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舞蹈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编创背景、特点、手法等,总结在同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共性和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特点的变化,进而研究其题材舞蹈的创作手法,旨在为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对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探析,从作品的产生到发展,进而延伸到硕果累累的当代舞蹈创作;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对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特征进行探析,即从实时展现革命精神、宣传教化团结鼓劲和再现历史与时俱进三个方面来描述其创作特点;文章第三部分主要研究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即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动作的三要素、审美因素的体现、编创手段的具体体现三个方面来论述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方法;文章最后一部分,写出革命历史题材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分别从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认知价值三个方面来写。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为了激发战士们英勇作战和宣传革命思想,创作手法是与实际相结合,表现现实的生活状态以此响应政治号召,表现形式上主要通过对现实主义的运用再加上继承传统舞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舞蹈依据战斗中日常动作进行提取改编,展现战争时的场景,提高战士们的革命斗志,调节战士们在生活中的情绪;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时期(1949-1966年)相对于前面的几个时期舞蹈的水平有所提高,创作手法仍然延续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表现形式上加入了戏曲、芭蕾舞、民间舞等,在写实性的基础上开始涉及到写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