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所有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的信息都能够在证券价格中及时充分地反映出来,投资者不能通过对这些市场信息的分析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这一说法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广泛质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与有效市场假说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它们很难用有效市场假说解释,这些现象被称为金融异象,其中,动量效应就是比较典型的金融异象。近20多年来,随着动量效应等一系列金融异象被逐步发现,与现代金融理论相悖的实证证据也不断被提出。动量效应是指过去一段时间收益比较高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获得的收益将会继续高于过去收益比较低的股票。动量效应在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上被发现,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近些年,国外有学者开始从非系统风险角度研究非系统风险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本文也试图从非系统风险角度出发,研究我国股市的非系统风险与动量效应的关系,并考察股价的高低对非系统风险和动量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深入了解我国证券市场内在特征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经典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出发,对国内外学者对动量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然后,借鉴CAR方法,采用非重叠抽样方式,利用近1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公司股票的月度数据,构建了形成期与持有期分别为3、6、9、12个月的策略组合,对我国股市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9个月形成期和3个月持有期的交易策略存在着显著的动量效应;接着,本文从非系统风险这一角度出发,研究非系统风险和动量效应之间的关系,发现,非系统风险与动量效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说明了非系统风险确实影响动量效应的变化;最后,研究了股价高低对非系统风险和动量效应的影响,发现,高价股伴随着较高的非系统风险,同时也获得较大的动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