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人类发展史,造物实践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表现出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人类的生活状态,与人类造物文化的传承和造物实践活动的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新形势、新条件下,对造物理论与实践框架进行研究与探讨,寻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造物理论与实践模式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从“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功能使用需求”转换至“以附加值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发展层次,这为中国工业设计业蓬勃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将造物过程中,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技术性需求的同时,体现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即如何把握造物过程中“情”、“理”关系,实现“情”“理”交融这一科学命题摆在了设计者面前。本课题从研究人类造物活动的层面,通过对造物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阐释,结合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发展与溯源,并对新形势、新条件下造物发展的趋势与必然性进行分析,从而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视觉审视造物活动中人类情感与技术原理的关系,提出并构建了造物过程中合乎“情”“理”、适应我国工业化原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的“情”、“理”二元融合理论构架。文章首先对造物的概念、历史进程进行了阐述,并将“情”与“理”作为造物中的主要元素分别进行了阐释、定义、属性概括,通过对传统造物理念和造物文献的分析,挖掘整理了显现在传统造物中的“情”与“理”。透过研究结果发现,从原始的造物活动初始,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造物活动,造物中显现的“情”、“理”二元始终处于一种融合关系。尽管历史上人类总是以显性的“理”(造物技术)来为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命名,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陶器时代……但是传统造物中隐性的“情”对于造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至于社会生活、文化价值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深入对“情”的属性和有关造物之“情”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情”显现出对造物依“理”的主导性作用,是造物活动中思维、择技、选料的决定因素,是造物中各个因素产生关联的纽带;而对于“理”的分析后发现,“理”是自然存在的、是由人类发现和选择应用的。技术虽然是人们理性对自然的干预,但并非对自然链条的打断,它表现在对自然的筛选、简化或纯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推动人类的进化。研究发现探讨传统造物“情”或“理”的任何一方,都不得不言及另一方的作用和被作用。造物中的“情”、“理”二元的关系,显现的是造物规划中“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状态,反映出来的是“人与事”、“事与物”、“人与物”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经济全球化、人类文化呈现多元文化的交融趋向、信息时代物质向非物质文化转型的时代,文化问题、生态资源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向造物设计的发展取向发起巨大的挑战。面对此问题,本研究依托于以千年为单位的传统造物时代沉淀而来的造物理念,指导以百年为单位的工业化造物时代的造物文化来应对造物的未来发展。本文结尾,在归纳情理融合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构建基础上,建构出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以期对当今造物文化发展和工业设计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单纯的技术突破不能适应造物发展,造物设计中遵循“情理融合”的道理才是创新之路,造物设计中导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内涵更是传承之道。印证了导师的思想:“事之以‘情’,物之依‘理’,‘情理’合一,适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