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窨院又被称为地下四合院、地坑院、下沉式窑院。它是由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而来,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地窨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显示:“地窨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山西省的地窨院主要分布在平陆县境内。地窨院是我国劳动人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求生存发展所建设的特色建筑,是我国窑洞民居建筑的重要一支,其营造过程、排水排烟系统的建立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及对自然规律的应用。此外,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地窨院对了解黄土文明、传承黄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地窨院居民区的大部分农家选择搬出地窨院,现平陆地区的地窨院正以惊人的速度成片成批的消失,随之而去的还有地窨院内众多相关的习俗和记忆。鉴于此,本论文以平陆地区地窨院为研究对象,对地窨院营造中的科学技术进行分析。本论文除绪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山西平陆地窨院概况,这部分从地窨院的历史及现状、自然环境、建筑特点三个方面对平陆地区地窨院进行分析。第二章为山西平陆地窨院的营造,这部分主要论述地窨院的营造过程,从窑院的布局、窑院的挖掘、主要附属设施的施工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营造中的科学技术进行分析。第三章为平陆地窨院排水排烟系统,这部分首先从门洞通道构造、渗井修建、滴檐以及院落内环形通道四个方面,对地窨院的排水系统进行论述,其次从烟囱设置、灶台与炕的建造、气眼孔、脑窗与门角洞的建造,对地窨院的排烟系统进行论述,最后对排水排烟的科学价值进行分析。第四章为平陆地窨院传承与保护,这部分着重对地窨院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并根据地窨院现状,论述其传承和保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