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安徽某地吸毒人群免疫状况、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戊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安徽某地美沙酮门诊56名吸毒人员和某地体检中心112名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既往疾病史、输血史、吸毒行为特征、性行为特征,并收集每位吸毒人群和对照人群5ml血样。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有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D3、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毒人群免疫状况、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的关系以及免疫状况和高危行为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本次调查吸毒人群,平均年龄41.2±5.9岁,年龄最小27岁,最大53岁。男性36人占64.29%,女性20人占35.71%;婚姻状况以在婚或同居人群居多,占75.00%;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最多,有37人,占66.07%;户籍主要以城市为主,占94.64%;吸烟、饮酒各占89.29%和21.43%。对照人群,平均年龄38.6±13.2岁,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男性64人占57.14%,女性48人占42.86%;婚姻状况以在婚或同居人群居多,占79.46%;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最多,有72人占66.07%;户籍主要以城市为主,占69.64%;吸烟、饮酒各占26.79%和39.29%。两组人群中户籍(χ2=13.587,P<0.001),文化程度(χ2=23.638,P<0.001),吸烟(χ2=58.466,P<0.001),饮酒(χ2=5.357,P=0.021)等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吸毒人群的HEV-IgG抗体阳性总数为9例,阳性率为16.07%,男性抗体阳性率为13.89%,女性为20.00%,男女性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551)。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吸烟、饮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人群的HEV-IgG抗体阳性总数为19例,阳性率为16.96%,男性抗体阳性率为20.31%,女性为12.50%,男女性别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189,P=0.276)。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吸烟、饮酒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吸毒人群静脉注射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7.31%,无静脉注射抗体阳性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毒品复吸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6.07%,无毒品复吸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商业性行为、输血史之间HEV-IgG抗体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人群有输血史HEV-IgG抗体阳性率为0,无输血史抗体阳性率为1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P=0.519)。4、吸毒人群中CD3、CD4、CD8、TNF-α、IL-4、IL-5等免疫指标在HEV抗体阴阳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除CD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39)外,其余CD4、CD8、TNF-α、IL-4、IL-5等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群中TNF-α低于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8,P<0.001)。而CD3、CD4、CD8、IL-4、IL-5等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前,CD3(OR=1.085,95%CI:1.020-1.154,P=0.010)为HE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CD4(OR=0.925,95%CI:0.862-0.992,P=0.028)为HEV抗体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商业性行为、静脉吸毒、TNF-α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性别、年龄后,CD3(OR=1.070,95%CI:1.005-1,140,P=0.035)为HEV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商业性行为、静脉吸毒、CD4、TNF-α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通过分析高危行为特征与免疫指标交互作用对HEV-IgG抗体阳性的影响发现,商业性行为与CD3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906);静脉吸毒与CD3的交互作用也无统计学意义(P=0.962)。结论:吸毒人群高危行为特征与戊型肝炎感染未发现关联,低水平CD3与戊型肝炎感染提示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