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4~200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多营农场进行。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新选饲草玉米组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2004对4个新选饲草玉米组合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1个较优组合即多年生饲草玉米SAUMZ1号;(2)2005年对饲草玉米SAUMZ1号生物学特性、物质积累与营养价值变化动态、全年不同茬次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刈割频率、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取得主要结果如下: 1.2004年对新选饲草玉米组合比较研究表明,SC3(饲草玉米SAUMZ1号)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其他组合。其鲜、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74045kg·hm-2和22208 kg·hm-2,显著高于SC1(玉米×墨西哥玉米)、SC2(玉米×墨西哥小颖玉米)和SC5(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第1次刈割(孕穗期)粗蛋白质(C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最高,分别为17.57%、48.73%,粗纤维(CF)含量最低,为21.65%,粗脂肪(EE)和粗灰分(CA)含量分别为4.30%和7.75%。 2.2005年研究表明,饲草玉米SAUMZ1号产量和饲用营养价值优于当前推广的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其鲜草产量比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分别为高出26900kg·hm-2、29200 kg·hm-2;干物质产量分别高出3300kg·hm-2、6100 kg·hm-2。饲草玉米CP和CF产量分别为2788.2 kg·hm-2和4713.3 kg·hm-2,高于高丹草(2211.2 kg·hm-2和3952.3 kg·hm-2)和墨西哥玉米(2128.4 kg·hm-2和2813.9 kg·hm-2)。饲草玉米全年共刈割4次,各茬次平均营养成分含量为15.1%(CP)、25.6%(CF)、3.1%(EE)、8.9%(CA)、47.3%(NFE),营养品质优于对照高丹草(CP:14.6%、CF:26.2%、EE:4.0%、CA:8.6%、NFE:46.6%)。饲草玉米第1次刈割(孕穗期)可溶性糖含量为9.8%,氨基酸总量为3.1%,其中赖氨酸含量(0.41%)高于对照高丹草(0.39%)和墨西哥玉米(0.39%)。 3.饲草玉米生长动态研究表明,其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拟合方程为y=2983/(1+25.6e-0.05x)(y为草长、x为发育天数,r=0.995)。随着发育天数增加,饲草玉米鲜、干物质产量增加,茎/叶比值增加,适口性降低。从分蘖期至吐丝期,饲草玉米营养价值呈下降趋势,抽雄期后降低更为迅速。其中,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可消化养分总量(TDN)在孕穗期或抽雄始期最高,抽雄始期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101400 kg·hm-2和18350kg·hm-2,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分别为14.2%、24.3%、3.9%、6.3%和51.3%。产草量和营养价值均较高,是最佳收割时期,即饲草玉米第一次收割最佳时期为抽雄始期。 4.饲草玉米SAUMZ1号最佳刈割间隔时间为46~60d。研究结果表明,饲草玉米间隔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