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各棉区,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新的治理措施迫在眉睫。产卵忌避信息素(Oviposition-deterring pheromone,ODP)具有驱离同种或异种产卵雌虫、诱导植物产生特殊的防卫素和挥发物、给天敌提供定位信号等功能,是寄主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层通讯互作网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有效的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棉铃虫ODP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来源于棉铃虫幼虫粪便的产卵忌避信息素,主要结果如下。 一、幼虫粪便中产卵忌避信息素化学成分的鉴定 比较了取食人工饲料和棉叶的幼虫粪便对雌蛾产卵的作用,并对产卵忌避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粪便的水悬浮液和正己烷提取液对怀卵雌虫的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而人工饲料和棉叶的水悬浮液和正己烷提取液却引诱怀卵雌虫产卵。将两种粪便的正己烷提取液进一步分离为极性和中性脂类,两种粪便极性脂类和取食棉叶的幼虫粪便的中性脂类均显著的忌避怀卵雌蛾。气谱和气质联用分析表明存在于两种粪便极性脂类中的产卵忌避物质是几种脂肪酸及其甲酯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油酸(1∶1)。对应食物中这几种脂肪酸也存在,但含量只有粪便中总量的1/7—1/9,表明棉铃虫幼虫主动富集这些脂肪酸到忌避阈值,以驱离怀卵雌蛾。 二、源于棉铃虫幼虫粪便的产卵忌避信息素的EAG活性 测定了取食人工饲料和棉叶的幼虫粪便正己烷提取液(FA和FC)及合成的脂肪酸对雌蛾触角的EAG反应。结果表明,上述溶液均可激发明显的EAG电位。在测定的5种脂肪酸中,以棕榈酸EAG值最大,十五酸和油酸次之,硬脂酸和亚油酸较小。这些脂肪酸及其混合物的测定浓度与EAG值呈相关性,浓度增加时EAG值增大。以上结果说明棉铃虫雌蛾可能通过触角感受源于幼虫粪便的产卵忌避信息素。 三、棉铃虫幼虫粪便中的ODP来源 比较分析了不同龄期棉铃虫幼虫粪便和中肠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棉铃虫幼虫粪便中的游离脂肪酸在各个时期的不同重复之间变异系数均较小,表明粪便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在不同重复之间较稳定,粪便中ODP不是在中肠中富集到一定阈值时间歇性排出;(2)棉铃虫中肠肠道细胞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