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核心概念作为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支点”,其建构和发展对于凸显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科能力、形成学科思想和体现学科价值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还有助于渗透化学核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学科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作为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或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学科体系之内,扎根在中学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过程中。在基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并不十分明朗的背景下,对现有的针对建构“三重表征”、化学核心概念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深度发掘“三重表征”与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联系。对“三重表征”内涵进行再探,认为“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心理机制,也是一种行动机制。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实践形式,既包括学生在头脑中对化学概念的内部加工,也包括教师基于“三重表征”对化学概念的外部呈现。对化学核心概念与化学核心知识的区别进行辨析,指出化学核心概念是上位的(高层次的抽象),而化学核心知识是下位的(低层次的具体),二者的学习视域有所不同。并基于“三重表征”为中学阶段的化学概念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即按照在建构化学概念时主要选取的表征形式,把化学概念分为三大类:宏观表征概念、微观表征概念和符号表征概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高中化学教师是否在化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三重表征”,分析其态度、思考和实践情况。探查学生建构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程以及其中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水平和概念建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化学核心概念教学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应用存在一定缺失,师生基于“三重表征”的核心概念建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凸显与强化;本文以表征系统理论和学习进程理论为基础,针对师生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用“三重表征”来构建化学核心概念,结合具体案例: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论,提出基于“观念建构”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解读课程标准—剖析核心概念—明确建构进程—应用“三重表征”—完成阶段建构—实现螺旋上升。并结合具体课例: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化学反应限度、盐类的水解、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提出有助于体现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教学建议:超越概念、树立观念;直观教学、动静结合;突出实验、突破难点;跨越学科、适应社会。以期利用“三重表征”突出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强化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和体验,并顺势渗透化学核心观念,更好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