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鼻息肉临床常见,成年人的发病率为1%~2%,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鼻息肉最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Bachert等指出,对鼻息肉组织局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机制的研究是了解鼻息肉本质的首要问题。单个细胞因子在鼻息肉中表达的改变已有报道。鉴于细胞因子的作用通常具有网络性特征,因此拟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中IFN-γ、IL-2、IL-4、IL-5、IL-10及GM-CSF 6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鼻息肉组织中特异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鼻息肉患者(无哮喘史,无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及变应性鼻炎典型病史)手术后鼻息肉组织匀浆中的IFN-γ、IL-2、IL-4、IL-5、IL-10及GM-CSF 6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取部分组织进行HE常规染色,观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数,以分析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及其意义。检测过程中,设立10例鼾症手术患者(无全身疾病史,无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史)的下鼻甲粘膜作为对照组。 — — 结果 30例鼻息肉标本中可见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数量为(93刀士 18.3)个/HP,而下鼻甲粘膜组嗜酸性粒细胞少 见,数量为 门.4士3.7)个/*P,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O.01。 鼻息肉组织匀浆中IL*、IL巧及GM-CSF的含量分别为60.4 士 10 *pg/mg、84*土 15.7pg/mg、45.7土 6.spg/mg;而下鼻甲 粘膜中的含量分别为 18.3土 3二 pg/mg、12.9士 3.gpg/ffig、 19刀t4.4pg/thg,鼻息肉组中的含量明显增加,两者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P<0刀5入 鼻息肉组织中IFN-Y、IL上含量分别为 25.its.gpg/mg、7.stl.7pg/ffig,下鼻甲粘膜中的含量分别为 14.6t4*pg/thg、7.stl.gpg/ffig,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厌>0刀5卜此外,鼻息肉组织中1卜5、**EF表达水平与组织中嗜 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数成正相关(前者,0.89,后者,0.704,p功刀5人 结论 门)IL6和 GMcSF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它们对鼻息肉 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起着重要作用;*)ThZ类细胞因子有表达 水平增高的趋势,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 过改变ThZ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类型,可能对鼻息肉的治疗具有一定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