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混凝土界面裂缝扩展过程的试验与数值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岩石基础上的混凝土结构物,岩石与混凝土界面处的裂缝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最大。由于岩石与混凝土本身的非均质、非线性及各向异性,加之外界荷载、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界面处裂缝既可能沿交界面扩展也可能向混凝土或基岩扩展,这不仅威胁着结构的正常使用更有可能对结构造成倾覆性的破坏。因此,研究界面裂缝的断裂特性及裂缝扩展全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界面力学相关理论,采用三点弯曲梁对界面断裂基本参数进行了采集;采用四点剪切梁试件研究了不同缝高比、偏缝率、加载方式下的岩石-混凝土界面裂缝的扩展全过程,获得了较为典型的裂缝扩展模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四点剪切条件下裂缝扩展全过程进行模拟,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具体内容如下:(1)自然界面下裂缝断裂特性试验研究采用三点弯曲加载方式获得岩石自然断面,放入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制作复合试件,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x500mm。通过对五种缝高比下的界面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获得起裂荷载和最大荷载,并计算了界面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缝高比的增加,起裂荷载和最大荷载都逐渐减小;起裂韧度和断裂能基本不随缝高比的变化而改变,可以认为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材料常数。(2)自然界面下裂缝扩展全过程试验研究本次试验采用100mm×100mmx500mm的梁式试件,一侧为岩石,另一侧为混凝土。采用四点剪切梁试件,对加载方式、缝高比和偏缝率进行变量控制,得到了裂缝扩展的不同模式,研究了各种工况下模态比与裂缝扩展模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模态比的增大,界面裂缝会逐渐倾向于向岩石扩展。(3)四点剪切条件下裂缝扩展全过程的数值模拟采用界面断裂力学的方法计算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提出了能预测裂缝扩展不同模式的界面裂缝扩展准则。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四点剪切加载条件下界面裂缝扩展全过程进行模拟,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在得到界面、混凝土与岩石的抗拉强度,断裂能和起裂断裂韧度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裂缝扩展的不同模式,数值求解岩石-混凝土界面裂缝在Ⅰ-Ⅱ复合型应力场下的起裂荷载、极限荷载、裂缝扩展长度等断裂参数,对裂缝扩展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其他文献
纵观国内外混凝土全曲线研究的情况,目前对拉伸全曲线的研究一般限于截面为250mm×250mm及以下尺寸,虽然我国对全级配混凝土的拉伸特性的研究早已列入“八五”攻关项目,但目
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大体积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从而产生的温度和收缩应力
强度折减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本文的出发点旨在研究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近年来,随着有限元及计算机技术的不
在国内外有关非饱和土温度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给出了考虑辐射、蒸发、风速等边界条件的温度场有限元方程,进一步分析了黄土热参数(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与
岩石爆破损伤断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岩石材料的非均匀性及各向异性,理论上很难对其构成特征作准确地描述;由于外载荷作用下微缺陷以及宏观裂纹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因而也常常受到各种环境的考验和影响。混凝土在流动的软水和侵蚀性化学溶液中的化学、力学损伤,特别是两者的相互作用是材料劣化的主要原因。本
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简称SSI)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该课题涉及地震工程、结构工程、地基基础、随机振动、地震学
混凝是重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目前混凝工艺中普遍采用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作为混凝剂时,会使处理水中残余铝增大,国外研究已经证明,铝会导致老年痴呆症,因此,目前国际上铁
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自身特殊的优点,使其在技术经济上优于其他结构,因而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对钢管混凝土结
四边形角钢塔架结构属于钢结构通信塔结构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近些年,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研究通信塔结构辅助设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