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纬度热层垂直风暴时响应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层大气是地球中高层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磁暴作为一种典型的灾害性事件对热层大气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热层大气的磁暴响应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限于观测的缺乏,热层垂直风场的磁暴响应研究很少,特别是其响应的物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使用Thermosphere Ionosphere Mesosphere Electrodynamic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TIMEGCM)模拟了2005年9月由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引起的地磁暴事件,研究了中纬度热层垂直风场对地磁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利用TIMEGCM中动力学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的诊断分析模块,揭示了暴时垂直风场和水平风场变化的潜在联系,并分析了水平风场变化的物理机制。本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250 km以上暴时中纬度水平风场的变化决定了垂直风场的变化,且100-250 km的垂直风由高高度的风场拉动,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暴时水平风场的变化来解释垂直风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纬向风场和经向风场对水平风场变化的贡献,可以得到纬向风风场和经向风场对垂直风场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09/10的垂直风场主要是由纬向风场的变化来驱动,而由于09/11的地磁扰动强度变化远大于前一天,我们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在09/10地磁扰动开始阶段(0600UT-0800UT),经向风沿经线的变化对垂直风的变化起主导作用,随着地磁暴的发展,0800UT-2400UT纬向风场沿纬线的变化对垂直风的变化影响更大。而到了09/11,0000UT-0400UT的结论是延续了09/10在0800UT-2400UT期间的结论,即纬向风场沿纬线的变化对垂直风的变化影响更大,在0400UT-2400UT才转变为经向风场沿经线的变化对垂直风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并且,每当地磁扰动强度急剧增大时,经向风场的变化会随之增加,而每当地磁扰动减小时,纬向风场的变化会随之增加。分析48小时内Kp值变化发现,09/11内Kp值的波动增长远大于前一天,因此经向风场的变化远大于纬向风场;反之在09/10,纬向风场的变化远大于经向风场。(2)地磁扰动急剧增强时,温度梯度沿经线传播,此时经向风场沿经线的梯度比纬向更为明显,经向风场对垂直风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当地磁扰动减弱或者增长幅度缓慢时,温度梯度沿纬线传播使纬向风场梯度较为明显,纬向风场对垂直风的影响更大。通过对比温度沿着经纬线的扩散过程可以发现,地磁扰动强度急剧增大时,通过焦耳加热的作用,极区热层大气会迅速增温,这种增温顺着经线从高纬度传递至低纬度,而由此沿经线上的温度梯度会造成经向风场的变化增加。地磁扰动强度增长缓慢或者减小时,此时极区焦耳加热减弱,由焦耳加热产生的高纬-低纬温度梯度减弱,温度开始沿着纬线横向传递,此时纬向风场的变化增加。在48小时内的温度传播与纬向风场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09/11经向风场的变化与温度传播关联性较低。当09/10纬向风场的变化对垂直风起主要作用时,经向风始终保持西向;而到了09/11经向风场的变化对垂直风的影响更大时,纬向风始终保持南向。(3)地磁扰动急剧增强时,气压梯度力和粘滞力成为了经向总加速度的主要动力项,经向风场的变化随之增强,因此经向风场对垂直风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当地磁扰动减弱或者增长缓慢时,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平流项为纬向总加速度提供了主要动力,此时纬向风变化较大,因此纬向风场对垂直风的影响更明显。对48小时内的纬向风场而言,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梯度力和水平平流项是造成纬向总加速度变化的主要物理机制,而科氏力、粘滞力以及离子拖曳力作为反应力始终是次要物理机制,离心力和垂直对流项在磁暴期间对纬向总加速度均无明显贡献。对于48小时内的经向风场需要分开讨论,在09/10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梯度力是引起经向加速度变化的主要物理机制,而到了09/11,温度不再是影响气压梯度力的唯一因素,粘滞力由于地磁扰动的大幅增强,跃升为了主要物理机制之一。并且离心力也产生了对经向总加速度变化的影响。垂直对流对于48小时内的经向风场变化无贡献。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的工业产业中,石油仍是工业能源的重要来源。我国大多数原油均为重质原油,需要经过轻质化处理才能应用到工业生产中。重油催化裂化分馏塔是重油轻质化处理的主要设备,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热点之一。重油催化裂化分馏塔是一个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对象,内在机理复杂,具有多通道、过程变量多、各控制回路具有不同的大时滞、各变量之间耦合严重等复杂特性,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重油催化裂化分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湖泊面积不断萎缩,湖泊周边生态功能不断退化,这对湖泊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对湖泊水域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认识湖泊流域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可为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监管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江苏省隶属我国东部平原湖区,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湖泊拥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且湖泊面积总量也在各省份间排名第三,研
学界对古代铅银冶炼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古代文献的解读上,而对分布在铅银遗址的冶炼渣的分析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滇西南地区的铅银冶炼废弃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本研究对滇西南地区古代铅银冶炼技术的探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石羊厂,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遗址、杨梅厂,保山腾冲市明光镇明光六厂,德宏芒市厂河、德宏盈江县六红厂,临沧市沧源班洪乡茂隆厂这几处遗址的年代均可追溯至明清时
明清时期,云南是主要产铜区,其铜铁冶炼技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学界对于明清时期云南炼铜技术的研究基本是基于对古文献的解读,炼铁遗址研究更少,鲜有学者对云南滇中地区铜、铁冶炼遗址的炉渣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于揭示滇中地区铜铁冶炼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弥勒市莫卜厂、禄丰县冷水沟村、华宁县暮车村、易门县三家厂、晋宁区上铁锁村等遗址进行考察分析,结合文献记载,认为上铁锁村遗址大致始于元代,其余
近些年,洪涝灾害在我国境内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洪涝灾害与水情信息密切相关,通过采集与分析水情信息,可以对洪水发生进行预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虽适用于河流监测的数据采集,但由于电池供电等问题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河流环境中包括丰富的太阳能和水流振动能,有效地采集这两种能量可为无线河流监测系统提供能量。为此,本文对河流监测系统及其复合能量自供能系统开展了
为了建立中国地区及邻近区域卫星高度处(400-520km)高精度的主磁场模型,本研究利用62 208 000个Swarm卫星磁测数据进行筛选、归算,使用CHAOS-6模型移除岩石圈磁场和外源场后得到2788个主磁场网格数据,建立了卫星高度的3D Surface Spline(3DSS)模型。与其它区域模型(3D、2D Taylor(3DTY、2DTY)多项式模型、2D Surface Spline
晚全新世作为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对该时期进行古气候历史变化的研究对于认识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古气候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立高分辨率的环境和气候记录,本研究选取泥炭作为信息载体,以长白山地区两处典型的雨养泥炭沼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加速器质谱14C定年方法确定各层位的年代数据,通过植物残体、泥炭分解度、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四种代用指标综合分析,在重建泥炭沼泽地表干湿变迁的基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是影响地球环境的重要物理过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磁层顶是行星际和地球磁层的分界面,在该分界面上,太阳风和地球磁层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物理过程,将太阳风中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到地球磁层中,因此磁层顶对于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描述磁层顶厚度、运动速度等特征的参数可以反映磁层顶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太阳风-磁层相互耦合的机制。然
土壤、植被与大气间的水热通量交换是陆气间大气动力和热力过程的基础,是全球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测资料的难以获取,使得空间上大范围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数据同化和陆面模式的发展则为此提供了可能。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中的大气驱动场产品和陆面要素融合分析产品在中国区域的时空分辨率更高,且经检验质量更高,
传统的洪水预报以实况降水驱动水文模型进行预报,预见期一般较短。在水文模型中耦合降水预报信息是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依旧有待改进,特别是在洪水多发、地形复杂的山区。同时,资料同化已经被证明是改善降水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清江流域,构建了基于资料同化的高分辨率WRF/WRF-Hydro大气-水文耦合预报模型。首先基于2017-2018年八场典型洪水过程分别同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