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白玉就是白色大理石,它颜色洁白,质地坚硬,有玉石的美感。历来被皇家贵胄所推崇,用来装饰皇宫和庙宇,而汉白玉材质的佛像更是佛教石雕之中的精品。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佛教石雕也迎来了辉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开始雕凿,隋唐更是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气,修建了许多大型造像石窟和寺院,仅唐代长安城就有寺院千余座。长安作为唐王朝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关中地区成为了全国的佛教中心。因此唐代关中地区佛教造像的规模和数量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再加上能工巧匠们建造技巧与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级别材质的应用,使得唐代的佛教造像发展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唐代佛像风格。汉白玉的佛教石雕在唐代的造像也是历来最多,且艺术品质极高。唐代关中地区的汉白玉的佛教石雕大都是单体造像,造像样式各异,供奉在皇家寺院,是唐代贵族的祭拜之物。从目前关中地区出土挖掘的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有西安安国寺遗址出土的密宗造像、麟游太平寺遗址出土的药师佛造像、西安景龙池出土的观音菩萨造像等等,还其他各种形制的汉白玉造像,分散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文管所等文保单位。本课题将唐代关中地区的汉白玉佛教石雕做了整体统计,并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西安安国寺遗址、麟游太平寺遗址、陇县火烧寨遗址等不同地方出土的唐代汉白玉佛教石雕,通过图文并叙的方式,将佛教石雕的服饰、面部及雕刻技法等各方面逐个进行分析研究。在阅读了大量史籍和各大遗址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后,总结出唐代关中地区汉白玉佛教石雕的造型特征和美学特征。初步揭示了唐代这个辉煌王朝的佛教造像的审美标准以及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