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资源环境日益恶化,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环境和贫困已成为影响环境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改善环境,摆脱贫困,实施生态移民已成为一些国家消除区域性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一直以来都是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护城河”,其生态和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和边境稳定直接影响着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是内蒙古的边境牧业旗。为了保护生态,消除贫困,达茂旗自2008年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全面禁牧政策,对全旗2万牧民实施生态移民。其工作难度、复杂程度要远远超乎其他地区。尤其是,该旗实施生态移民后民生状况改善与否更是事关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以及边境安全。本文将以达茂旗这个全区唯一一个全面禁牧的地区作为调研区域进行研究,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族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跨学科研究,通过查找查找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深入农牧民家中进行访谈、与当地干部或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座谈等方式,对达茂旗生态移民后民生改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达茂旗生态移民后民生改善情况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生态移民后牧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大;二是生态移民后使草原畜牧业生产受挫;三是生态移民后牧民就业空间相对狭窄;四是生态移民工程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倾向;六是生态移民后牧民文化及心理适应难度加大。为此,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仅供当地政府参考。一是将生态移民工作纳入民族工作大局统筹安排部署;二是继续完善生态移民政策的顶层设计;三是积极探索“保护生态”与“牧民增收”双赢的发展思路;四是生态移民要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五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积极对移民进行心理疏导。生态移民后的民生工程既是涉及千千万万家庭的民心工程,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达茂旗生态移民后民生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粗浅的研究,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一些参考,以期切实保障和改善移民们的民生,从而真正实现生态移民的“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