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定义已获得普遍公认,并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及科研研究。近来人们逐渐发现,AKI和CKD是相互关联的临床综合征[1]。研究表明AKI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仍有可能存在肾脏结构的异常,从而增加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风险[2]。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提出的AKI定义是指7天内肾功能快速下降,而CKD是持续3个月以上的肾功能损伤或肾脏结构异常。然而部分患者肾脏功能损伤和结构异常可能达不到AKI或CKD的诊断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2年KDIGO指南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急性肾脏病(acute kidneydisease,AKD)[3],新的指南定义AKD标准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 ml/min/1.72m2持续时间少于3月或3月内GFR的下降>35%或3月内血肌酐升高>50%。这个新的概念不仅包含了由AKI发展而来的AKD患者,也包含既往无肾脏疾病或在CK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KD患者。目前已有研究证实AKD的定义比AKI能够更早识别急性肾功能不全[6],尤其是新月体肾小球肾炎[7],且AKD的发生促进和加速了CKD患者进展到ESRD[8]。为了预防AKD的发生,需要探讨更多新的AKD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4-5]。目前关于AKD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9]。IgA肾病(IgAN)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10,11]。据2016年最新资料显示,全球IgAN的发病率为每年2.5人/10万人,约20%50%的患者20年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等多种临床及病理因素[16-22],目前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降低、血清补体C3水平降低、肥胖、高脂血症等[23-27]。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IgAN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可短期内出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达到AKD的诊断标准,为了进一步明确发生AKD的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我们分别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肾穿刺时发生AKD的IgAN与未发生AKD的IgAN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及病理资料及发生AKD前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更早的识别及预防IgAN肾病患者AKD的发生,为提高IgAN的诊疗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所有病例的肾活检肾小球数≥10个,均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慢性肝病等引起的继发性IgAN)。依据2012年KDIGO指南的AKD的标准筛选出肾穿刺时发生AKD的IgA肾病患者,收集所有IgAN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肾脏病理资料及发生AKD前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发生AKD的IgA肾病患者与未发生AKD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对IgA肾病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IgAN患者发生AK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61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肾穿刺时发生AKD,所占比例为10.15%,发生AKD的IgAN患者组与未发生AKD的IgAN患者组的临床指标相比,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甘油三脂、基础血肌酐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细胞水平、尿红细胞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病理指标相比,在新月体比例、细胞新月体比例、纤维细胞新月体比例,纤维新月体比例、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管病变范围、肾间质病变范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尿、使用肾毒性药物、肉眼血尿、贫血、基础血肌酐水平、新月体比例、细胞新月体比例、肾小管病变范围是IgA肾病患者发生A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D的发生在IgA肾病中并不罕见;发生AKD的IgA肾病患者与未发生AKD的IgA肾病患者在临床病理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少尿、使用肾毒性药物、肉眼血尿、贫血、基础血肌酐水平、新月体比例、细胞新月体比例、肾小管病变范围是IgA肾病患者发生AKD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