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模糊”:公益项目执行层运作特征研究——以“幸福工程”T县项目办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组织开始大规模动员民间资源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一些基金会在开展活动时,采用项目管理形式开展公益活动。而目前在关于基金会的研究中,对于基金会运作公益项目这一重要活动的研究较少,并且大部分集中在与项目决策和项目评估相关的问题探讨方面,而缺少对基金会操作层面问题的关注。实际上,项目的执行层如何进行项目运作,对项目运行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举办的“幸福工程”T县项目办为例,考察地方实施者执行项目的微观过程,从中总结其特点、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对项目实施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基层实施者项目运作的效果,促使慈善资源效用最大化。 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文献法和观察法,对参与项目运作执行层工作人员与三个乡镇21名受助者进行访谈,就项目的缘起、发展、执行情况和取得效果、受助者主观评价等内容进行调查,以期对项目运作机构本身以及对项目运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执行有全面的了解。 本文通过对T县项目办在项目宣传、项目资金的募集和管理、救助模式的选择、救助对象的选取、“治穷、治病、治愚”活动的开展、档案管理、项目内部的管理等项目运作各环节的关注,总结出项目运作中存在“选择性模糊”的特点,即执行层并没有完全按照其规定履行职责,对于其中的一些环节按照规范执行,而另外一些环节则表现出极大的变通性,即模糊性。项目执行层有意识地对项目运作中的环节区别对待,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项目的投入,但同时又使工作的效果符合问责人的要求。本文运用“组织外形化”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对项目运作机构的性质、与其他项目参与主体的互动状态进行分析,总结“选择性模糊”特点产生的原因。最后,在项目运作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发现执行层“选择性模糊”运作特征给项目运作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本文的末尾,笔者提出一些改变执行层模糊运作特点的建议,特别强调了项目决策管理层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增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计划生育家庭,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尤其是其中的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构策略。 In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