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全麻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苏醒延迟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不同用药情况等相关因素对全麻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苏醒延迟的影响,为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数据选取自2014年至2016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手术室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的电子病历、麻醉记录单以及复苏单。纳入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排除条件:数据不完整(如缺失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未监测本文所需的数据类型,病历记录不全等),最终共纳入病例309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全麻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的监测变量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肝功能分级、贫血、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吸烟史、肺部疾病史、全麻史、麻醉时间、ASA分级、手术级别、是否复合吸入麻醉、是否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芬太尼用量、术中总输液量、术中输血情况、是否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及术后即时体温共计24项。对以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通过筛选(P<0.05)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全麻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苏醒延迟的因素有9个,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R值从大到小排序如下:丙泊酚用量(OR=4.073,P=0.023)、麻醉时长(OR=2.488,P=0.034)、年龄(OR=1.909,P=0.028)、术后即时体温(OR=1.893,P<0.001)、饮酒(OR=1.658,P=0.03)、吸烟(OR=1.378,P=0.017)、贫血(OR=1.251,P=0.002)、术中输液总量(OR=1.177,P<0.001)及BIS监测(OR=0.298,P<0.001)。结论:1、随着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年龄、麻醉时长、术中输液量以及术中丙泊酚用量的的增加,发生术后苏醒延迟的风险增高。2、肝肿瘤切除术患者饮酒、吸烟、贫血、术中是否应用BIS监测以及术后低温是影响术后是否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