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了解麻风患者确诊时、治愈后血常规变化情况;研究麻风分枝杆菌表面蛋白ML-LBP21来源多肽对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感染麻风分枝杆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方 法]1.以2008年~2019年在云南省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麻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确诊时以及治愈后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Shapiro-Wilk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检验,P<0.05时认为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析麻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患者确诊时、治愈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2.选取麻风分枝杆菌表面蛋白ML-LBP21氨基酸序列中的90bp,以每段30bp的长度分别合成3段多肽,标记为ML-LBP21-N1、ML-LBP21-N2、ML-LBP21-N3。采集2019年~2022年期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的肘部静脉血,从中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使用 ML-LBP21-N1、ML-LBP21-N2、ML-LBP21-N3 与 PBMC 体外共培养12小时、24小时作为多肽刺激组,以PBS缓冲液与PBMC共培养12小时、24小时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肽刺激组与对照组中CD3+CD4+T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结 果]1.共纳入100例麻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62.0%为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63:1;平均年龄为(45.7±13.5)岁,52.0%的患者年龄分布于31~50岁;54.0%为少数民族;82.0%的患者已婚;78.0%的患者为小学学历,8.0%为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4.0%为文盲或半文盲;69.0%为多菌型麻风,31.0%为少菌型麻风。2.血常规结果显示,麻风患者确诊时白细胞数为(7.65±2.86)×109/L,淋巴细胞数为(1.79±0.63)×109/L,血小板数为(233.72±71.84)×109/L,红细胞数为(4.90±0.89)× 1012/L,中性粒细胞数为(5.25±2.85)× 109/L,单核细胞数为(0.45±0.13)X 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0.19±0.27)× 109/L,嗜碱性粒细胞为(0.22±0.11)×109/L;麻风患者治愈后白细胞数为(7.94±2.85)× 109/L,淋巴细胞数为(2.06±0.94)×109/L,血小板数为(250.49±69.16)× 109/L,红细胞数为(4.83±0.71)× 1012/L,中性粒细胞数为(5.07±2.98)× 109/L,单核细胞数为(0.46±0.24)× 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0.26±0.14)× 109/L,嗜碱性粒细胞为(0.02±0.01)× 109/L。其中治愈后淋巴细胞数值较确诊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细胞确诊时、治愈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麻风表面蛋白ML-LBP21来源多肽与PBMC共培养结果显示,ML-LBP21-N1刺激12小时后CD3+CD4+T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33.32±2.70)%、(1.54± 1.41)%、(1.97±1.22)%,PBS 与PBMC共培养的对照组分别为(33.60±3.00)%、(0.78±0.94)%、(0.92±0.63)%;ML-LBP21-N2刺激12小时后CD3+CD4+T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 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29.95±4.57)%、(9.25±6.96)%、(4.28±3.00)%,对照组分别为(29.86±5.20)%、(8.77±7.36)%、(4.51±3.69)%;ML-LBP21-N3刺激12小时后CD3+CD4+T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21.22±7.55)%、(5.79±7.60)%、(2.95±3.29)%,对照组分别为(20.99±6.61)%、(5.45±6.74)%、(2.77±2.63)%。ML-LBP21-N1 刺激 24 小时后CD3+CD4+T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20.88±7.56)%、(18.85±9.12)%、(15.91±1.51)%,对照组分别为(18.98±6.50)%、(7.00±5.83)%、(6.35±4.74)%;ML-LBP21-N2刺激24 小时后CD3+CD4+T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32.35±4.92)%、(5.73±0.35)%、(1.26±3.38)%,对照组分别为(31.09±2.99)%、(6.69±2.46)%、(4.04±0.59)%;ML-LBP21-N3 刺激 24 小时后 CD3+CD4+T 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33.67±5.27)%、(12.51±9.52)%、(9.89±7.86)%,对照组分别为(32.04±4.52)%、(13.64±8.82)%、(11.72±7.17)%。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L-LBP21-N1刺激24小时后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淋巴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ML-LBP21-N1刺激12小时、ML-LBP21-N2、ML-LBP21-N3 刺激 12 小时、24 小时后 CD3+CD4+T 淋巴细胞、CD4+GZMB+T淋巴细胞、CD4+Perforin+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 论]1.本组麻风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农民;临床类型以多菌型为主。2.麻风患者治愈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较确诊时显著上升。3.麻风表面蛋白ML-LBP21的特定序列可刺激CD4+CTLs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