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农户旱灾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由于西南民族地区地形复杂,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气候多样,以水旱灾害为主的自然灾害多发。2006年四川重庆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伏旱,2007年四川重庆地区发生严重的冬春夏三季连旱,2009年秋至2010年春,西南民族地区发生特大干旱。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旱灾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区域定位于西南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农户旱灾感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抗旱减灾政策,实行有效的抗旱措施,提供微观决策依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言。本部分首先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内容与方法,并提出了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西南民族地区农业旱灾时空特点、形成机理及抗灾能力分析。本章运用文献回顾方法描述西南民族地区农业旱灾的时空特点,从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探讨旱灾形成机理,并从水库建设、农用排灌动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变化、制度变迁等角度分析西南民族地区农业抗灾能力。  第三章:被调查农户基本特征与旱灾感知现状分析。本章首先说明了研究区域及数据的来源,并针对被调查农户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及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通过挖掘调研数据,系统分析农户的旱灾感知状况,主要涉及灾害信息来源、灾害发生原因、影响、防治旱灾的重要性、政府减灾工作的满意度等内容。  第四章:农户旱灾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首先建立了农户旱灾感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被调查农户的旱灾感知程度进行测算。然后,选择农户居住环境、人口属性、家庭经济状况、旱灾受灾状况等四个方面14个解释变量,并对各变量进行赋值,运用定序因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旱灾感知程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目标的完成,对全文进行总结,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约翰·罗斯金的艺术伦理思想存在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艺术与财富的关系之中.这一蕴含深刻人文关怀与批判精神的思想为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一期全切除策略,建立其手术新分型.方法 根据各手术入路可暴露的范围,将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分成2型5类:Ⅰ型为肿瘤横跨椎管内、椎间孔、椎间孔外
我国是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本身在农业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具备突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具备农业文化遗产的各项特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