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现代化、结构化城市建设的逐渐深入,使得我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车辆拥堵现象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事业建设过程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城市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而且成为了日益老化的桥梁承载力方面的负担,对该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和桥梁老化这两方面问题间的矛盾展开论述。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WIM系统装置,通过在广东省城市道路中连续7天不间断(168小时)采集的车辆荷载信息数据,统计出城市车流高峰时段的车辆类型。借助MATLAB软件,对相应车型的轴重进行了多种分布参数拟合,分别获取最优拟合分布类型,并以0.95分位值对应的取值作为轴重代表值,同时通过加权平均值的方法得到相应车型的车长、轴长代表值,最终核定出广东省城市道路车辆荷载谱。其次,通过相应规范、文献的查阅,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车间距设定了5个等级,以此建立了拥堵条件下城市桥梁车队荷载模型。(2)本文以广东省城市道路中某老旧预应力独塔单面斜拉板桥为实际依托工程,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进行实桥模型的建立。计算出了实桥在汽车-20级设计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并将其与不同拥堵工况的车队荷载模型所产生的荷载效应进行对比,来对该桥在当前车辆拥堵条件下的实际承载能力做出评判,以保证桥梁在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3)桥梁整体的安全性不仅需要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需要满足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对于结构疲劳分析的前提是要建立相应的疲劳车辆模型,本文以广东省城市道路实际交通车流荷载数据建立了典型疲劳车辆荷载谱,并根据等效疲劳损伤原理,得到实用性简化的疲劳车辆荷载频值谱。最终根据Miner累积损伤准则,通过计算各疲劳车所产生的疲劳累积损伤贡献率,提出了适用于广东省城市道路桥梁的标准疲劳车辆模型,弥补了我国城市道路桥梁标准疲劳车辆模型较为鲜有的现状。此外,将各规范中的标准疲劳车辆模型所产生的疲劳损伤效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进行桥梁的疲劳设计时,需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标准疲劳车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