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力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就产业部门关系而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关系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在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背景下进行研究,普遍得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结论,而这一结论显然不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滞后于制造业,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因而基于我国发展现状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关系及其差异性便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在相关文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提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影响路径,构建理论逻辑模型,为后续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各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分类,按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类市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关系及其差异性,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各市区根据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第一、二类市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第三类市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是单向的拉动关系,即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四、五类市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基本都是在自身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发展。对于不同类市区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第一、二类市区应进一步深化二者的融合程度,第三类市区应通过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有效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四、五类市区应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二者深入发展。通过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各市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均衡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