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 )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一般在72小时内下降到最低点,其发病为10万分之5到7。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一直未明,目前存在多种学说,包括微循环障碍、感染、自身免疫、窗膜破裂和代谢障碍等,(1)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内耳血栓形成、栓子栓塞、血流量下降、血管痉挛等引起耳蜗血流灌流减少,使内耳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内耳毛胞坏死和退行性改变;(2)感染学说:直接和间接的证据证明突聋和病毒感染相关,部分突聋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突聋患者的血液中发现病毒抗体,病毒原体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直接或间接引起内耳损伤;(3)免疫学说:认为原发性免疫病局限于内耳或是继发于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内耳的损伤;(4)窗膜破裂学说:认为气压伤、外伤、跳水等原因引起的内耳压强改变可以导致窗膜破裂,表现为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扩血管药物、抗病毒药物、吸入混合氧、维生素类、口服或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等,但是目前何种治疗最有效果尚不明确,尚无直接证据。因此探讨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一定意义,并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7.9—2010.2收治的有详细病史资料的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对病人进行详细查体,仔细询问病史,全部病人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部分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检查、必要的放射学检查(头颅及内听道CT、MRI等)检查,排除相关疾病。把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耳聋程度、耳聋类型、眩晕、耳鸣、全身疾病情况、疗效进行列表,分析突聋的病因、临床特点,并采用x2检验,探讨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耳聋程度、耳聋类型、眩晕、耳鸣、全身疾病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突聋患者发病率较高,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年龄以40—60岁为多(47例,占61.84% ),单侧聋为主(72例占94.74%),4例表现为双侧聋,52例患者(68.4%)伴耳鸣,18例患者(23.7%)伴眩晕。经x2检验,患者年龄、耳聋程度、耳聋类型、伴随眩晕、就诊时间与预后相关,耳别、性别、耳鸣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要详细查体,治疗突聋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针对病因进行病因及对症采取综合治疗,尽量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