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8日疗法和14日疗法对于间日疟治疗的效果。
方法:(1)在疟疾高流行区收集病例。要求入选病例为单纯间日疟原虫感染、镜检原虫密度≥500个原虫/μl全血、2周内未服用过抗疟药物或四环素和磺胺类等有抗疟作用的药物、便于追踪且同意参加研究者纳入观察。凡有妊娠、混合感染、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者,在实验前的14天内有干扰疟疾治疗的预防史者,有服用或静脉注射或静滴的抗疟药史者,以及重症疟疾病人,不纳入本次观察。(2)以显微镜血检辅以疟疾诊断卡对发热或疑似疟疾的患者进行虫种的鉴定。(3)按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入A和B两个治疗组观察。A组给予氯伯喹8天疗法,即成人给予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和伯喹口服总剂量180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每次300 mg;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喹,每天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B组给予氯伯喹14天疗法,即成人给予氯喹口服总剂量1500mg(或每公斤体重25毫克(基质),3天分服)和伯喹口服总剂量210mg(或伯喹口服每公斤体重0.25毫克(基质))14天分服,每天一次。(4)以病人入院观察的第一天作为D0,分别在D0、D1、D2、D3、D7、D14、D21、D28涂制血片、测量体温以及其它临床和实验室检验信息,观察两组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5)对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进行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观察,了解服用伯喹后的复发情况。
结果:纳入本次观察的共129例患者,111例完成D28天临床疗效观察,其中A组57人,B组54人。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疟史、民族、职业、配子体携带率和无性体原虫几何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1)A组和B组患者原虫无性体平均转阴时间为(41.05±14.01)h和(35.93±12.62)h,有统计学差异;平均退热时间为(26.29±10.72)h和(23.46±11.40)h,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配子体平均转阴时间为(20.25±12.86)h和(21.69±11.85)h,无统计学差异。(2)A组与B组D1、D2、D3较D0无性体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2.36%、99.9%、99.9%和94.18%、99.5%、100%。两组D1天较D0天无性体的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D2天较D0天无性体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D3天较D0天无性体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D1、D2、D3天较D0天配子体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8.15%、100%、100%和96.23%、99%、100%。两组配子体下降率D1天较D0天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0%(0/57)和1.8%(1/54),无统计学差异。(3)纳入观察的病人的近期复发率,A组和B组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1/50)和0%(0/43)、0%(0/45)和0%(0/37)、0%(0/37)和6.1%(3/33)、4.1%(1/24)和17.4%(2/23)、0%(0/17)和0%(0/14)。随访12个月的远期复发率为0%(0/12)和22.2%(2/9)。(4)两组总的复发率为8.1%(9/111),A组复发率为3.5%(2/57),B组复发率为12.96%(7/54),近期复发率为6.3%(7/111),远期复发率为1.8%(2/111)。两组近期复发率和远期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8日和14日疗法的近期复发率和远期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我国氯伯8日和WHO氯伯14日疗法,对治疗拉咱地区的间日疟的临床疗效几近相同,仅8日较14日疗法清除无性体所需时间长。(2)缅甸拉咱地区现症间日疟患者使用我国8日疗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3)我国氯伯8日和WHO氯伯14日疗法对复发的预防效果相同,缅甸拉咱地区间日疟的近期复发率高,远期复发率低。(4)缅甸拉咱地区可能已出现间日疟对氯喹抗性的虫株,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