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学家很早就发现,制裁公正性影响着公民对制裁的遵从性,影响着制裁的威慑力与司法机构的权威性。虽然有学者(Pogarsky,2002;Sherman,1993;Wilson,1983)提出,在制裁感知与情感体验方面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固有差异性,但是很少有实验研究探讨影响制裁感知与情感的个体/人格因素。从一般犯罪理论的冲动-自控概念出发,Piquero等人(2004)采用回归分析法的研究发现,在挑选性制裁情境中,冲动性人格对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均具有显著直接正向作用;通过制裁不公平感知的调节,冲动倾向对制裁愤怒情感具有间接正向作用。然而,该研究忽视了冲动性人格的多维建构特征。Whiteside与Lynam(2001)基于不同冲动性人格理论,对众多人格问卷的冲动分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其研究结果认为,冲动性由预先策划、感觉寻求、贯彻执行与紧急应对四个因素构成并基于对应量表项目编制了冲动量表(UPPS),为冲动性的全面测量提供了可靠工具。以454名大学生为被试,本研究首先进行的两个预备研究借鉴国外制裁研究的理论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的内容条例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制裁情境问卷,以获得有效制裁情境因变量(制裁不公平感知与制裁愤怒情感);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修订UPPS以检验中国被试冲动性的因素结构与因素内容;考察中国大学生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与冲动性构成因素的人口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挑选性制裁情境下冲动性人格不同维度对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的作用途径及其效应。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 1、“制裁情境问卷”中的七个制裁情境均具有较理想的可信度,保证了其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因变量的可靠性;可信度相对较低的制裁情境其不公平感知比例与愤怒水平较高,制裁遵从性与相应法规的熟悉程度有关;制裁情境的不公平感知比例与其愤怒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制裁不公平感知对制裁愤怒情感具有显著直接促进作用。人口学特征不是影响中国大学生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的关键直接因素。 2、“中文版冲动量表(UPPS-CV)”由感觉寻求、紧急应对、贯彻执行和预先策划四个分量表构成,29个测验项目的区分度很好,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在昆明地区不同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性别因素明显影响中国大学生冲动性的四个构成因素,女大学生在紧急应对、贯彻执行与预先策划倾向上较男大学生冲动,男大学生在感觉寻求倾向上较女大学生冲动。 3、冲动性四因素结构与各因素内容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中国大学生的冲动性也是由感觉寻求、紧急应对、贯彻执行与预先策划四个因素构成,并可进一步概括为感觉寻求、紧急应对与计划执行三个维度,冲动性人格三个维度对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感觉寻求冲动倾向对制裁不公平感知、愤怒情感均无明显影响;计划执行冲动倾向对制裁不公平感知具有显著直接正向作用,而对制裁愤怒情感具有显著直接负向作用;紧急应对冲动倾向对制裁不公平感知和制裁愤怒情感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计划执行、紧急应对冲动倾向经由制裁不公平感知对制裁愤怒情感产生间接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