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脑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n=40,w:250±30 g),随机分为4组(10只/组),分别是对照组,对照+药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药组。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建模的同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对照+药组、抑郁模型+药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灌胃干预,剂量为10 mg/kg,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共28天。分别于实验前1天和第29天对所有动物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确定大鼠的抑郁状态。取大鼠脑组织行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DNF、GDNF、Bax、Bcl-2、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 结果:1.慢性应激28d后,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蔗糖水实验总液体消耗量及糖水消耗量均显示抑郁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抑郁模型组大鼠的抑郁行为。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稀疏,发生肿胀、变性等,表现出明显细胞损伤,而艾司西酞普兰预处理可降低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3.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抑郁模型组海马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药组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抑郁模型组比,抑郁模型+药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抑郁模型组海马BDNF、GDNF、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抑郁模型组比,抑郁模型+药组BDNF、GDNF、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抑郁模型组海马BDNF、GDNF、Bcl-2 mRNA表达减少(P<0.01),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抑郁模型组比,抑郁模型+药组BDNF、GDNF、Bcl-2 mRNA表达增加(P<0.01),Bax、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起到预防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区BDNF、G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保护神经元细胞,上调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下调Bax、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预防海马神经元凋亡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