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是一种最普遍存在而又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它被看作是进化的来源,对群体来讲,社会排斥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使其更容易生存;但对被排斥者来讲,这无疑是种极痛苦的打击,甚至会有致命的危害。至今,已有大量心理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社会排斥对个体的负性影响。例如,社会排斥会导致个体负性情绪的增加、四种基本需求(包括归属需求、自尊需求、控制需求和存在需求)的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增多、在理性思考上的认知速度和正确率显著并强烈地下降、更难抑制优势反应。然而,另一些研究者们却发现遭遇了社会排斥后个体的冲突觉察能力得到了增强、对简单信息加工的能力仍然完好,甚至在创造任务上的表现比社会接受组个体更好。可见,社会排斥对个体的影响并不只有负性的一面。那么工作记忆作为认知功能的重要方面,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如语言理解、学习、推理、思维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否会受到社会排斥的损害呢?目前,还很少有研究针对成人个体系统地探讨过这-问题。本研究试图以工作记忆为落脚点,通过两个实验系统地探讨社会排斥对个体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社会排斥对个体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首先利用网络掷球范式(Cyberball)诱发人际情景,要求被试与同时在线的其他两名被试一起进行投球游戏,而事实上,其他两名被试是电脑操纵的,被试被随机安排在接受组和排斥组中。接着,用数字n-back范式检验个体的言语工作记忆。实验借助post-Cyberball问卷和生物反馈仪对排斥诱发的有效性进行监测。量表结果发现,排斥组个体在四种基本需求上的自我报告水平显著低于接受组,在正性情绪上的分数显著低于接受组,而在负性情绪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接受组。生理反馈数据结果表明,排斥组个体在网络掷球游戏过程中诱发的皮肤电水平显著高于接受组,有着更高的生理唤醒水平。上述两个结果证明了Cyberball诱发的社会排斥是有效的。行为数据结果显示,排斥组个体在高负载(2-back)数字工作记忆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差于接受组,而在低负载(1-back)数字工作记忆任务上两组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实验二主要考察社会排斥对个体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与实验一相似,实验二也采用被试间设计,通过Cyberball范式诱发了社会排斥情景,用空间n-back范式检验个体的空间工作记忆,借助问卷和生物反馈仪对排斥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同样,成功地诱发了社会排斥情景,排斥组个体在网络掷球游戏过程中诱发了更高的皮肤电水平。行为数据结果表明,排斥组在高负载(2-back)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差于接受组,而在低负载(1-back)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上两组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社会排斥会对个体高负载水平的工作记忆(言语和空间)有一定的负性影响。排斥组个体在高负载工作记忆任务(数字和空间)上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接受组。社会排斥对个体的危害不可小视,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个体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