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跟整个东方的绘画发展同样面临“借古”与“融西”的问题,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西方艺术的剧烈视觉冲击下,东方悠久的绘画艺术要面对世界文化的剧烈变化和发展。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更是画界、史论界和学术界讨论的重点所在,是绘画研究的热点问题,因而一直受到从事中国画研究的学者们所关注,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不断努力取得较大的成果加上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绘画材料、技法的不断演进的前提下,没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一脉,也在健康的探索中发展。没骨画的发展既包括材料技法也包括观念意识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没骨画发展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因此,本文论题以现代没骨画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现代没骨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选择《从恽寿平到现代没骨画》为题,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没骨画的历史,以没骨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特别是没骨花鸟画发展的历史线索的归纳为历史依据; 第二部分,以恽寿平为代表的没骨画的艺术审美,尝试分析没骨画的典型画家,借古开今,融会中西,阐述现代没骨画的发展; 第三部分,运用相关理论信息和资料,并结合绘画实践过程中的深切感受,阐述当代绘画的创新观点以及绘画技法的不断革新和提高,针对时下国内外的展览、书籍和众多画家的创作,对现代没骨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没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是相对薄弱的一环,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没骨画法,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张僧繇的“凹凸花”;创始于五代的徐熙,到北宋的徐崇嗣正式确立没骨画派,最初的面目是不论画花,画叶都是先墨笔画出形象,然后再用淡彩在墨骨的基础上染色,这样就与黄荃所画的全用勾线填色之法有很大的区别。称为“墨骨”这种画法,到了徐熙的孙子徐崇嗣则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直接用五彩按照对象的深浅作画,就成为没骨的设色画。如画荷花时直接用红色加水退晕而成,叶子也是这样画法,没骨画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没骨的点染,体现笔的骨法,先用炭条勾出或不勾轮廓,直接点染;也可把勾好的轮廓的构图铺在纸上,逐渐形成为文人画的“墨戏”小品,到了清代,恽寿平继承徐崇嗣一法,常用对景写生的没骨画法,远师北宋之遗法并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带动了一个新的画派的出现,对后人影响深远。 没骨画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创作实践,冲破了重彩工笔画的色不掩墨的线和色块各俱独立审美价值的传统法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以其写实性强、色彩明快、笔墨简捷为特色,受到历代的重视。历史上留下许多精湛的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宝库;许多著名的没骨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近年来没骨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使这一传统艺术重放异彩,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现阶段十分有必要对没骨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其艺术功能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熟悉它、应用它,使这朵艺术奇葩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丰富中国画坛的艺术创作贡献一点微薄之力。研究没骨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习古与传承的需要,是中西融合的需要;是我们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法多样化的需要;也是我们绘画界“百花争鸣”的需要;更是我们绘画创作的与时俱进表达生活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