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下竞争模式分析——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推进,产业融合作为一种产业新现象,对传统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之间严格的产业分立状态,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趋于模糊乃至消失,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主体形成了某种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国内外对产业融合新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涉及产业融合的概念、产业融合与产业演化、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融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产业融合对政府管制政策之间的关系等多个领域。但已有研究尚且缺乏对产业融合下产业主体间的新型竞争合作关系方面展开具体研究的文献。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产业融合下的竞争模式构建了一个较具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即在融合所带来的新型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决定之下,企业将采取更加注重微创新、持续创新,尊重人的根本竞争要素的价值,“零距离”贴近需求,采取一个开放合作的竞争策略的市场行为模式。以此分析框架为基础,本文对移动互联网产业进行了竞争模式分析。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本文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以及论文不足和可能创新进行概述。  第二章为产业融合和竞争模式理论回顾和分析。首先对产业融合的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产业融合的本质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对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演化进程、动因、分类等做了一般化的理论概括。对竞争模式理论的已有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  第三章为产业融合背景下竞争模式分析。在产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做产业竞争模式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哈佛学派SCP范式和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思想的批判性借鉴和吸收,结合产业融合的本质内涵及一般理论,构建产业融合背景下产业竞争模式的基本分析框架,并据此加以分析和得出若干分析结论。  第四章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分析。即以第三章构建的一般分析框架为基础,对移动互联网产业进行一个案例分析。  第五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整篇文章的分析对产业融合下竞争模式做一个结论性概括,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转型,社会对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研究成为热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大学生的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国之间的联系交流更加频繁,技术、资本等不同类型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知识型劳动力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也日益频繁,发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运行效率,更会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从成立之初的国家行政机构到后来经历专业化、商业
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边再到内陆地区徐徐拉开。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