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B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文献及相关理论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对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然后构建横向涵盖农业、农村和农民三方面,纵向涵盖要素配置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社会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文化服务能力、基层治理能力6方面的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矩阵指标体系,并且利用新构建的指标对黄河流域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测度。最后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1998—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应用半参数可加模型,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农村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以及制度环境6个方面实证分析其对黄河流域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为:(1)黄河流域各省份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变化幅度不大;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其中甘肃在2014年以后略有提升,宁夏先波动下降后快速提升,陕西和山西不断下降。其余各省均呈现先下降后提升的变化趋势,只是变化拐点时间不同而已。黄河流域各省份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以2006年为拐点,先下降后提升。黄河流域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同时又均具有阶段性。(2)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是影响黄河流域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其不仅通过了线性检验,同时也通过了非线性检验。其中,线性部分影响系数均为正,表明其对黄河流域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非线性部分的影响均体现为一个U形,且初始阶段影响为正。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未通过线性检验,但通过了非线性检验,说明非线性部分已经很好的描述了其对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作用,且人力资源对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体现为U型。而农村技术水平对农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呈现出S形影响。
其他文献
组织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后续临床课程的必要基础,学好组织学至关重要,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组织学属于微观形态学科,内容相对枯燥
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结合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模型。使用Matlab计算工具对模型进行运算,并借
为克服跨组织资源服务链中某个资源服务企业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规定的交货期内没有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使整个服务链的生产周期受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服务的替代性调度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