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启蒙——论福柯的启蒙思想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mour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康德与福柯关于启蒙的几篇文章中所论述的观点,抓住福柯思想中暗藏的理性与身体主线,以及福柯对于理性批判的真正理想,然后以此为纲深入福柯的作品中,从这个角度重新看待福柯的思想。总体来说,福柯思想的出发点是批判世俗理性对于差异性和他者的消除的历史,揭示世俗理性在发展过程中为自己增加的虚假外延,福柯要将理性拉下认识的中心地位,从而从根本上撼动其构建的庞大的权力控制体系。但是在考察过程中,福柯逐渐发现,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以身体为载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践个体,其内部并不存在绝对的理性与差异的区分,每一个人都既是权力机制的压制对象,同时也是权力机制的构成部分,于是相对于简单彻底的革新方法,真正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循序渐进的改良,改变发自于每一个个体的内部,发散至权力的空间。于是福柯在学术生涯的晚期,着重分析个体的修行与解放的实践方法。  本文结合全文主旨,对福柯的文本进行梳理概括,提炼福柯批判工作与生活美学中一脉相承的启蒙思想,并联系社会实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反思,指出福柯个体启蒙模式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精神家园是人类生存与安身立命的根基与归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属,人类作为精神主体有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作为人类中的一份子也有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
空间研究是当代西方学界的前沿学术研究领域。1960年代后,列斐伏尔、福柯等人开始集中关注空间理论,“空间”成为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对空间问题的强烈关注直接影响了当代文化生产的走向。但是,相对于空间研究的热潮,文艺领域内的空间研究,特别是早期美学空间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事实上,正是在早期空间思想家理论的影响下,“空间转向”才能逐步从文艺思想领域延伸到社会思想领域,成为当代文化思想研究
学位
唐君毅是一位敏感而又自觉的哲学家。他将时代问题诊断为“自我的失落”,并将“理想自我之重建”作为其哲学创造的核心问题意识。唐君毅认为“自我”的存在总是涉及到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