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各地区高校在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中进行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明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涵义、特点和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向我们预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呢?这些是理论界在一直追寻和探讨的话题。
高校后勤服务的产业化改革,实质上是高校后勤服务系统的产业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后勤服务资源的兼并、联合、重组,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实现高校后勤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校后勤服务系统与社会服务体系的融合。高校作为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它的主要劳动是教育服务,辅助劳动是围绕教育服务的需要而提供的其他服务,其中包括后勤服务。这些辅助劳动应称为自我服务。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自我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是历史的必然。这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企业化的理论基础。
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化的特征、理论依据、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应对策略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