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时空观的传统鲁地聚落营造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农业是古代中国生产生活的基础,掌握时间规律是保障原始农业生产的前提。生存的基本需要使人们开始探索时间的规律,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空间方位的确立是建立精准时间体系的基础,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时空的探究由此开始,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础。从古人开始定居,便有了聚落,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分化成城邑与村落。人们自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于是崇拜时空的力量,希望人间与之协调。因此,自周始,聚落的营建活动便受其时空观的影响,形成了聚落时空秩序的雏形,直至西汉以周礼为基础的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从宏观到微观的聚落营建在儒家时空观的指导下井然有序的形成与发展,直至明清,达到顶峰。鲁地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此种聚落的时空特征尤为突出。本文力图通过对鲁地聚落大量史的料研究,实地踏勘调研与测绘的等式,探究在儒家时空观的影响下,鲁地聚落在各个空间层面上的营造思想。第一章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基础,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鲁地的地域范围、儒家时空观的时间范围以及聚落的具体定义。对前人的研究与分析进行整理,明确本文研究意义与重点。第二章对儒家时空观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其产生的背景与思想基础;其次,对以方位与时序概念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时空观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在时空观指导下的古代理想社会。第三章对鲁地聚落营建的重要基础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历史、现状、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通过对鲁地聚落进行的大料史料分析与实地调研,从整体聚落秩序体系、单体聚落营建、宅院空间、单体建筑与室内外装饰五个空间层次上分析儒家时空观影响下的营造思想。结语部分为全文的总结,希望本文对鲁地区域建筑文化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并对今后鲁地区域的相关规划与建筑设计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本文以风景区规划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边缘型风景区为研究核心,通过相关概念的界定、城市边缘型风景区特征探究,对城市边缘型风景区的规划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并通过实例予
学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变化就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近些年来,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灾害频发,2012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暴雨灾害,造成77人遇难,为61年以
构成艺术理论是基于人的视觉审美心理、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设计理论,它被广泛地运用于造型设计的各个层面: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椅凳,从汽车产品到螺钉,从我们
“城中村”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城市问题,由于城市极速扩张,将原来城市郊区或者城市周围的一部分村庄和农业用地包围了起来,使他们逐渐成为了城
学位
城市品位是一个美学概念,是人们对这个城市外观和内涵、硬件和软件在印象、感受上的一种综合判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品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品位的城市才能聚
砌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建造方式之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建筑砌筑技术发展达到阶段性顶峰。原齐鲁大学是我国近现代13所教会大学之一,其中的砖砌建筑的砌筑方法与样式充分证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传统村落与村落的固有文化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急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