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数癌症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会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由于胃肠道中存在多重吸收屏障,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具有肝清除、治疗指标狭窄、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以及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缺点。“复合类药物载体”是近些年提出的结合生物类载体和合成类载体共同优势的一类新型载体,可以克服传统口服给药的缺点,增强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肿瘤病灶部位的靶向性。本文期望研制出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OMVs)包裹载药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粒,提高阿霉素(DOX)的靶向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中,将DOX装载在MSN中,通过聚多巴胺涂层(PDA)和OMVs的伪装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而不会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所吞噬。首先,本课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CM-41型MSN,通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氢氧化钠(Na OH)浓度和TEOS滴加速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得到预期粒径的MSN。通过外观、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紫外光谱测定、红外光谱测定、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测定(TGA)、X射线衍射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实验对MSN进行表征。利用静电吸附作用装载模型药DOX,并设计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得到最优处方。通过外观、Zeta电位、DSC测定、红外光谱测定和X射线衍射测试对MSN-DOX进行表征。然后,MSN-DOX表面采用p H敏感剂PDA修饰,通过单因素考察得到适宜厚度的PDA涂层。一是可以用来封装MSN,防止MSN内的DOX提前泄露,二是通过滞留(EPR)效应聚集在肿瘤细胞内,再通过PDA的p H响应特性释放DOX起到治疗作用。通过外观、TEM测定、SEM测定、Zeta电位测定、紫外光谱测定、红外光谱测定、DSC测定、TGA测定、X射线衍射测试、XPS测试、氮气吸附实验对PDA修饰的MSNDOX进行表征。最后,采用超滤-超速离心法提取和纯化OMVs,用OMVs包裹PDA-MSN-DOX,两者通过静电吸附和高压共挤出法制备OMVs-PDA-MSNDOX,OMVs对内部的纳米粒起到保护作用。并对OMVs-PDA-MSN-DOX的粒径、TEM测定、Zeta电位、稳定性进行形态、大小等物理性质方面的考察。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来模拟MSN-DOX、PDA-MSN-DOX和OMVs-PDA-MSN-DOX在不同p H环境下的敏感释放作用。采用MTT实验观察空白载体、MSN-DOX、PDA-MSN-DOX和OMVs-PDA-MSN-DOX分别对HEK293细胞、DLD细胞、A549细胞和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向肠灌流实验评价MSN-DOX、PDA-MSN-DOX和OMVs-PDA-MSN-DOX的肠吸收效果,观察OMVs是否能够提高DOX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合成的MSN粒径在100 nm左右,Zeta电位为-18.5 m V,说明MSN在体内生物相容高,后续有利于实验进一步修饰。红外光谱测定、TEM测定、SEM测定、DSC测定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表征结果,可以说明MSN合成成功,呈无定型状态,具有二维六方介孔结构。MSN的载药量为52.07 mg/g,Zeta电位为-16.9 m V。合成的PDA-MSN-DOX的粒径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Zeta电位为-22.3 m V。红外光谱测定、TEM测定、SEM测定、DSC测定和广角X射线衍射等表征结果,说明PDA-MSN-DOX具有p H响应性,在肿瘤细胞外环境中可以发生电荷反转,有利于促进肿瘤细胞对其的细胞内化行为。OMVsPDA-MSN-DOX的Zeta电位为-17.7±0.14 m V,粒径在150 nm左右,在体内生物相容性好,能广泛地渗入肿瘤组织中。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在肿瘤微环境中,PDA-MSN-DOX的累积释放率达到80.25%±3.83,能大量聚集到肿瘤部位。OMVs不能一直稳定存在于胃液中,但在短期内能够对p H敏感的PDA-MSNDOX的口服给药起到保护作用。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证实,空白载体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毒性均较小,说明载体进入体内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广泛用于药物递送。OMVs-PDA-MSN-DOX对正常细胞抑制作用较小,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尤其是对HCT116细胞显示出更为显著的细胞抑制,表明了其细胞层面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细胞选择性和剂量依赖性。体内单向肠灌流实验证明OMVs具备很好的肠道吸附性和表面粘附性,包裹PDA-MSN-DOX进入血液的量增多,进而提高了DOX的生物利用度。综上所述,OMVs-PDA-MSN-DOX纳米粒的研究为具有p H敏感的纳米制剂的口服靶向治疗癌症提供了有希望的纳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