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疾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舌象特征的相关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in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因其高发病率及治疗棘手,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研究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基础。舌诊是望诊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望舌,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瘀血舌象的出现标志着体内瘀血的存在。鉴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多与血瘀有关,因此,选择临床常见的、有一定特点的原发性痛经疾病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舌象图像分析等方法,探讨原发性痛经疾病的症状及证型分布特点,进一步分析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的舌象特征、形成机制,并初步建立了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特征信息库,以求实现瘀血舌象诊断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古今中外与原发性痛经疾病及瘀血舌象相关的文献。古代医家对于瘀血舌的舌象特征论述,内容较多,但重点集中在青舌、紫舌、蓝舌、瘀点舌及舌下络脉的改变的描述上,现代研究多从临床研究、计算机识别技术和实验指标方面进行论述。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中医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角度进行综述,发现原发性痛经属寒者居多,无瘀者绝少,辨证多责之于寒凝和血瘀。其主要病机是多种病因最终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此病证型以气滞血瘀型、寒凝气滞型较多见,虚证热证者少。有关原发性痛经的舌诊研究,主要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但鲜有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的报导。第二部分文献研究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疼痛特点及其中医常见证候类型。研究对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检索有关原发性痛经中医论述方面的文献。研究方法:将文献中病例数,证型类别和频次,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经色,用EXCEL软件录入后建立数据库,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多见于年轻未婚女性,经期或前后小腹部或腰部疼痛难忍,且疼痛多于经前或经期明显,痛经的产生有虚有实,在实证病例中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证型比例最大,虚证中,以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为主,然而虚实之证均不离乎滞和瘀,瘀血内阻贯穿于此病的整个发病过程,是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主要病机。第三部分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疾病的症状、证候及舌象特征。研究对象: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原发性痛经疾病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与遗传等有一定的关系。原发性痛经的疼痛多出现的时间多于经前与经期,且与证型有关;其证型分布与病程也密切相关;疼痛部位多见于小腹部;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型主要有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和肝肾亏虚等,瘀血内阻是原发性痛经疾病发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原发性痛经舌象的表现瘀血舌象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淡白暗舌;从舌下络脉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瘀血舌患者多数存在严重的舌下络脉异常,表明舌下络脉的异常变化是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第四部分实验研究研究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形成的病理机制。研究对象:在临床研究所纳入病例中,选择22例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患者、19例原发性痛经非瘀血舌患者、20例健康人。研究方法:空腹静脉采血检测以下指标:(1)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β2-GP1 Ab IgG)水平。(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研究结果与结论:1、研究结果1.1原发性痛经瘀血舌患者的外周血中β2-GP1 Ab IgG值显著高于非瘀血舌组及健康对照组;而非瘀血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证型组间的β2-GP1 Ab IgG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原发性痛经瘀血舌组的PAF值水平高于非瘀血舌组及健康对照组;而非瘀血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证型组间的PAF值水平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3原发性痛经疾病三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舌组的PAFA值水平低于非瘀血舌组及健康对照组;非瘀血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组间的PAF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结论2.1β2-GP1 Ab IgG是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形成的一种危险因子β2-GP1 Ab IgG可能参与了原发性痛经疾病的形成过程,特别可能是与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患者发病机制有关,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与β2-GP1 AIgG关系密切,抗β2GP1抗体也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子。2.2 PAF是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PAF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患者的高凝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患者产生的PAF可能会从多个途径来促进其高凝状态的形成,具体途径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血小板激活会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使血流缓慢,组织缺氧反映于舌,而成为瘀血舌象。2.3 PAF-AH是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形成的重要环节我们推测PAF-AH的活性不足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瘀血患者发生、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其活性水平在进行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总之,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患者外周血中β2-GP1 Ab IgG浓度升高、PAF活性也明显增高、PAF-AH活性明显降低。我们考虑PAF-AH与PAF的失衡在原发性痛经瘀血舌象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但这三者之间有无相关性,参照资料报导特异性β1糖蛋白是血浆PAF-AH转录所必需的物质,我们相信它们可能通过更复杂的关系相互影响,具体过程更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第五部分图像分割研究目的:开展图像数字化、标准化研究。研究方法:应用“基于最短路径的医学舌苔图像分割方法”开展舌图像分割,进行舌象的分析研究。效果:图像的分割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一个经典课题,是开展舌象图像处理最关键也是最先进行的一步。本研究应用“基于最短路径的医学舌苔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了解了舌苔及舌下络脉状况。推进了原发性痛经舌象的临床诊断标准数字化,由于属于早期探索研究,将作为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第六部分结语本课题的创新性:1、以原发性痛经疾病为切入点开展其临床症状规律、证型分布及舌象研究,特别是瘀血舌象的研究,通过挖掘有效数据,了解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的临床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2、应用“基于最短路径的医学舌苔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既可让分析更直观,又可保留原图像所有的信息,提高分析的精确度。3、拓宽了原发性痛经疾病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建立原发性痛经疾病瘀血舌象的诊断标准及标准的顺利实施探索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双城记》是英国伟大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修辞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写作手法。为此,本文从修辞角度分析了该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我们正在迈入智慧农业发展时期,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农业,必须首先实现农机的信息化、智能化。面对传统农机管理和农机作业模式投入大、效率低和效益差,宁夏农机推广机构积
谚语:清明要清,谷雨要雨解说:人们在春季往往以晴、雨、风的变化等天气现象来预测当年的年景丰歉,人们总结认为:清明节气的天气若是晴天为好,谷雨节气的当天若是雨天为好,如
【正】 注释古书是我国传统训诂学的实践形式之一,它的萌芽产生在训诂学诞生之前。在此后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给前时代的典籍作说解,一直是训诂学家们的重要的工作内容,因而
塔中隆起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中央隆起带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深入研究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的地质条件和主控因素,特别是奥陶系主要不整合的特征,进行
"汲冢书"是西晋时期在战国魏王墓葬中发现的重要文化典籍,在黄河文明传承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系统研究汲冢中所发现的文化典籍与文物,去伪存真,能为黄河文明传承创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