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辐致结构材料的性能下降,是影响低成本、高能密的清洁核能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保障反应堆的安全、高效和长寿命运行,设计和开发具有优异耐辐照性能的新型核结构材料显得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纳米晶和非晶合金均具有较高的耐中子辐照性。且非晶合金能够在适当条件下析出稳定的纳米晶,形成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有助于其机械性能的提高。然而,该类兼具纳米晶和非晶结构的复合材料,是否能够表现出优异的耐中子辐照性,还需要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致结构材料的性能下降,是影响低成本、高能密的清洁核能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保障反应堆的安全、高效和长寿命运行,设计和开发具有优异耐辐照性能的新型核结构材料显得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纳米晶和非晶合金均具有较高的耐中子辐照性。且非晶合金能够在适当条件下析出稳定的纳米晶,形成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有助于其机械性能的提高。然而,该类兼具纳米晶和非晶结构的复合材料,是否能够表现出优异的耐中子辐照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目前,借助实验手段来研究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机制,仍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选用经典的分子动力学(MD)方法。以Zr2Cu为研究对象,在非晶合金模型中嵌入同成分的纳米晶粒,成功构建出Zr基非晶纳米晶合金模型(Zr2Cu ANA模型)。结合多种模拟和计算方法,通过引入12.2 keV的初级离位原子(PKA)来模拟中子辐照实验,从而研究其对该复合结构模型的损伤过程。研究发现,在辐照过程中,级联碰撞区域的范围和大小随模拟时间而发生变化。在非晶区,自由体积尽管在级联碰撞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行为特点,但经冷却和结构弛豫后,能够自发且完全地恢复到与初始值相似的水平。在纳米晶区,级联碰撞会导致液相区的产生,但纳米晶和非晶相(或液相)之间的相界迁移,使得辐照诱导的空位能够被迅速完全地湮灭。而由于在淬火过程中纳米晶相比非晶相更具竞争性,因此,纳米晶表现出高效的自愈特性。此外,由于大多数离位原子能够自发且容易地被相界吸收,故在纳米晶粒与相邻非晶基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原子扩散行为。综上,该项工作很好地揭示了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中独特而有效的结构自愈机理,为开发具有较高耐辐照性的新型合金材料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热离子发电技术具有热电转换效率高、功率质量比高等优点,是现阶段最具潜力的静态热电技术之一。目前传统热离子发电器件(TEC)的电极材料功函数较高,TEC只有在高温工况下才具备较为可观的电性能输出,使得热源种类选择受限、降低了器件发电效率,因此研制具有低功函数的新型电极材料是进一步提升TEC应用潜力与输出电性能的关键方向之一。本文提出了以Ni为基底、多层石墨烯为涂层的复合结构电极,通过Cs/O激活以达
ITER静态磁场测试装置可产生特定的磁场条件,用于对进入ITER实验现场的所有机电设备进行静磁场合格测试。ITER静态磁场测试装置具有子系统多、信号种类杂和受磁场干扰大的特点。为保证静磁场合格测试实验的正常进行,保护机器安全及操作员人身安全,该装置的监测保护系统必不可少。本文提出了在LabVIEW平台上实现的一套装置监测保护系统设计方案并对部分功能加以验证。首先,本文以对该系统的功能设计为切入点,
微结构气体探测器以其信号收集时间短、位置分辨精度高、抗辐射性好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粒子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实验等众多领域的辐射测量中,特别是需要进行大面积高精度位置测量的应用场合中。在这样的应用中探测器需要数目众多读出电极,因而其电子学及数据获取系统面临高难度的技术挑战。此外通过传统的重心法测量入射粒子的位置不可避免地引入系统误差,是进一步提高探测器位置分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可通过各种调控方法来实现相变,进而显著改变自身的光、电、磁等物理性质,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氢化,作为一种调控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性能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最近,酸性溶液环境下的注氢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氢化方法,但是对酸的依赖性限制了其潜在应用。本论文选取WO3作为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代表,采用化学产氢氢化法(金属-溶液-TMO)作为调控其结构相变的手段,研究了
钠冷快堆绕丝组件的数值计算面临着以下难题:绕丝几何的复杂性,湍流模型的适用性,液态钠的特殊性质等。且钠冷快堆燃料棒排列紧密,易发生堵流事故。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实验快堆为研究对象,对7根棒的钠冷快堆绕丝组件稳态和两种入口堵流事故进行了数值分析。在对钠冷快堆稳态的计算中,本文分别对收敛标准、网格密度、绕丝与燃料棒的接触模型、边界层模型、湍流模型及湍流普朗特数模型等进行逐一分析,探索出了既经济又
燃料循环是聚变堆的重要组成部分。ITER所采用的传统燃料循环架构存在氚滞留量高的问题。在DEMO的设计中,由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提出了直接内循环(DIR)的概念,尽可能地降低氚滞留量。作为DIR概念中聚变堆排灰气抽气体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德国KIT的Day等人提出了 KALPUREX(Karlsruhe liquid metal based pumping process for fusion
制定调强放疗计划费时费力且计划质量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自动计划可提高计划制定效率,保证计划质量稳定,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然而现有基于预测剂量的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研究多采用固定且等距的布野,难以适用于存在多种布野方法的临床实践。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验证基于三维预测剂量研发适应多种布野条件的调强放疗自动计划方法的可行性。为实现该目的完成了两个任务:(1)在具有多种布野方式的数据集上准确预测三维剂量分布。先
本文利用核技术手段对新型合金材料进行研究。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合金类材料,因其优异或独特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非晶合金微观结构与力学行为等机理性的问题一直是众多材料与物理学家的研究重点。目前,通常采用快速冷却熔融状态的合金液体制备得到非晶合金,而制备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对非晶的结构与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工作中,基于核技术方法,
SRAM型FPGA由于具有可编程的灵活性,较高的性能,开发周期短和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SRAM型FPGA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极易受到单粒子效应的影响。且随着FPGA特征尺寸的缩小后,单粒子效应影响愈发明显。本文针对28 nm特征尺寸的FPGA单粒子效应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设计了28 nm FPGA单粒子效应的测试系统,给出了单粒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