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MM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以及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相关联系;应用数据挖掘患者中药处方,分析统计得出中药用药规律,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探讨其证治特点,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证候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经验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集其中医四诊资料及处方用药等信息。将病例中出现的中药信息规范化、统一化。选取高频症状及中药,采用spss21.0分别对症状、中药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数据树状图,根据症状树状图所示结果对样本进行证型归类、中药聚类,规定症状、中药出现为阳性者取1,阴性者取0,建立数据调查表并进行数据录入,生成相应数据表格。按照性别、年龄研究发病特点,根据不同分组方法得出不同情况的证型分布特点。中药数据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常用药物、药类频数统计及聚类药组,最后总结导师常用的治疗药物及组方经验,联系证候分型分析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研究结果:1、证型分布规律:经过筛选,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50例,其中男性患者病例27例,女性患者病例23例,统计患者症状共有51种,通过对出现频次分布在10%以上的27种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状图。得到聚2类、3类、4类3种结果。其中聚3类时,双侧P<0.05显著性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得到3类症状组辨证分别为:气血两虚证、肾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对50例病例进行证型归类,统计三种证型发生的频数及频率,结果分别为气血两虚证32例,频率65%;肾虚血瘀证12例,频率为24%;湿热内阻证6例,频率为12%。证型与性别经过卡方检验得出不同性别中证型分布情况,数据分析得x2=1.426,P=0.49>0.05,说明不同性别中的证型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患者年龄分布,发现61-80岁为本病高发年龄。2、处方用药规律:统计收集的患者病例中出现的中药数据信息,统计各中药出现的频数、分析得出每种药物在患者中出现的频率,并按照频数、频率进行降序排列,根据临床实际及研究需要,选取出现药物频率1 0%次以上的药物35种,分别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芍、白术、陈皮、柴胡、丹参、党参、川夸、当归、枸杞子、地黄、茯苓、杜仲、何首乌、水蛭、山慈菇、红花、桃仁、土鳖虫、菟丝子、续断、焦麦芽、麦冬、补骨脂、薏苡仁、黑芝麻、桑寄生、续断、女贞子、黄芪、浙贝母、牛膝、山药、砂仁。此35种药物所归属,按照频数由大到小排列主要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毒利湿药、理气药、化痰药、消食药,其出现频次分别为437、1]4、71、16、99、6。应用spss21.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检验,发现聚3类时双侧P<0.05,显著性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3组聚类药组。研究结论:1、MM以气血两虚证为主,其次为肾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2、通过MM常用中药的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组合的主治功效能够基本涵盖前面所述三种证型。其中补虚药物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和解毒利湿药次之。3、基因突变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