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网络、手机、户外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得到迅速发展,较之传统媒体,它独有的交互性、虚拟性、多元性、及时性等特点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特别是新一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和手机用户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和和思想价值观念都随之受到很大影响,这也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会和难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兴载体和技术手段,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当前高校教育现状的“双刃剑”影响,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新媒体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概念与内容。首先,分别介绍新媒体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定义、内容、特征,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阐释为整篇文章提供了基础理论的支撑。其次,分析新媒体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上内容均旨在为下文的进一步研究和论述提供理论依据与铺垫。第二部分论述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面临的困境。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荣辱观缺失现象严重,加之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荣辱观教育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教育方法手段单一不灵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教育的系统性不强,这些都使得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荣辱观教育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需发挥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所独有的优势: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丰富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教育观念、方法的创新;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另外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困难重重,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大学生媒体素养偏低,特别是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评估能力较差以及传播的道德观念缺失;其次,荣辱观教育难度系数增大,这与新媒体环境下荣辱观教育信息的限制和筛选难度加大、舆论的监控难度加大以及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为下文的展开和阐述提供了逻辑前提。第三部分在前文的逻辑前提和理论铺垫的基础上,需要我们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较为详细且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具体分为四个方面:打造新媒体校园平台,增加师生间密切联系;创新课堂教学,增加荣辱观教育的魅力;教育和管理双管齐下,提高教育实效性;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新媒体荣辱观教育环境,这是全文的落脚点和归宿。总之,本人在借鉴前期新媒体和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优劣势的双重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试探性提出利用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和技术手段的优势来提高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谨希望能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发,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