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句话已被企业管理者所公认。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以其产品的质量竞争作为竞争的基础,如果某个企业失去了这个竞争基础,无论它在其他方面工作做得多完善,都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站住脚。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一种自然属性,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体会得到的有用性的程度,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实力、形象、特征、竞争力等。因此,市场上企业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基础,谁失去了这个基础,谁就失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某某消费者因为消费了某企业的劣质产品而深受其害的事件,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很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主为了个人短期利益,忽视消费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如果这类事件长期发展下去,中小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难有立足之地:市场竞争力会进一步削弱、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下降、企业效益会进一步萎缩、生存环境会进一步恶化,最终很多企业会走向灭亡的边缘。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唤起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产品质量和质量意识的重视,努力作好提升产品质量的工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改善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做出努力。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研究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理论依据有技术创新理论、人才激励理论、企业文化理论、PDCA循环理论等。首先,提出了质量相关的概念。解释了产品质量,区分了产品质量和广义质量概念上的区别。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及其特点,阐明了提升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的意义。其次,通过引用一些数据和事例来说明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质量合格率低、稳定性差、工艺落后、质量提升困难。通过认真分析得出中小企业质量低下存在的主要障碍: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生产技术落后、高级人才匮乏、企业主和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企业创新能力欠缺、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的欠缺、质量检验的欠缺、质量管理水平低下等。再次,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相关策略:在设备方面,提出了经济分析、评价设备的费用效率比较法;在企业融资方面,提出了扩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途径,政府引导的措施;在增强企业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寻求技术联盟,国家建立创新服务体系,在人力资源方面,提出了建立有中小企业特色的薪酬激励模式,引、留高级技术人才的措施,重视员工培训:在培养质量意识方面,提出了培育高质量意识的企业文化,员工薪酬与质量意识挂钩的设想:在过程能力控制方面,提出了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的生产工序,工序能力的计算模型,强调质量检验的重要性,介绍了计数标准抽样检验方案;在质量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引用了PDCA循环理论,提出了建立现代中小企业管理模式。
其他文献
<正>为了保障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异议权的行使,规范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的程序,解决执行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方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7~15岁)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将160例外出务工农民的留乡子女作为研究组,154例非外出务工的在
本课题主要研究采用MEMS体硅加工工艺在硅片上设计并制作成功了一种适用于直接式汽车轮胎胎压监测系统的压力传感器——X型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不同于目前国外各种直接型TPMS
<正> 目前地下建筑工程中的渗漏水情况相当严重。据1988年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对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210个混凝土衬砌的地下室调查结果表明,发现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占57%;北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往今来为人们传唱不已,本文侧重从苏轼的思想方面来分析、欣赏名篇的艺术美感。
司法实践中在对违反刑法的自招危险行为进行规制时,法院是否定了这样一种对自招危险进行的紧急避险的成立。但是,法院对这种紧急避险成立的否认,并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本质以及
主持人语:钢结构将在人类建筑的第四次飞跃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它突出的优点显著表现;发展钢结构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吗?请看……人类土木工程三次飞跃发展的史实
<正>最近,国外有专家研究发现,爬行动物很少有动脉硬化、腰椎病、冠心病、痔疮、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为了实验长期爬行对人的健康是否有益,专家让一些患者每日爬行20~30分钟
期刊
随着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了企业员工个体特征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