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策执行与行动者策略研究——以鲁中H镇“农民上楼”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鲁中H镇“农民上楼”项目为例,引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对从县到村执行链条上不同行动者的行动逻辑和行动策略进行分析,并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法对项目在A、B、C、D几个村的推进情况进行刻画,展现了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以及高耗能政策效果。  在基层政策执行中,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基层干部与村民的行动选择和互动关系决定着政策执行路径和政策结果。在县政府鼓励施压下,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一方面作为“国家代理人”采取灵活的策略推进农民上楼;另一方面,他们直面乡土,不能过分逼迫;同时,作为个人的他们也有着自身的利益。而作为村民,在盲目行动后逐渐理性起来,以自己的方式阻止着“农民上楼”的快速推进。  这种执行,带来了破败的村庄、异化的居住方式、增加的社会成本、声名狼藉的基层工作人员以及恶化的干群关系,高耗能的政策结果使我们反思这种城镇化方式。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乡土性;关注各主体利益平衡;加强公民参与,巩固基层治理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正处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双重建构中,乡村社会日益融入到这一建构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雨水从碧桐的叶隙间倾覆下来,我与同行者不得不低下头去寻觅躲雨之处.在屋檐下,积水潭中倒映出飘摇的我们哈出的白气,以及一只赭石色的气球.rn“闲着也是闲着,听我讲一个故事
期刊
民乐县第三中学位于国道227线272公里加500米西侧,农村快速城市化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转型,给民乐县第三中学这个城乡结合型的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机遇也并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会学习,应先学会做人。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质教学质量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必须把品德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确保作为学校的系统工程来抓。为此,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已经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其次,随着各中小学新课改得不断推进,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怎样提高我们所任科目的教学效率已成为每一位老师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对于现代教育来讲,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初中化学来讲,对于学生是一门新的自然学科,也是学生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
摘要:小学班级是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比较正式的集体,小学班级管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阶段。本文将着重论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关键字:小学班级管理 实践 问题 对策  小学生和中学生不同,他们天真好动,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不仅要保障小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要让学生们学得知识。小学生活泼好动,安全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健全,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投资渠道狭窄、保值增值困难,资金运行缺口问题已经显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何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有效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
在知识与经济等要素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人才资源已然成为了核心资源。这一核心资源效力的实现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政策,因此其关键性作用不容忽视。政策工具是达成人才政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