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抑制opticin蛋白表达对牛玻璃体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共培养胶原凝胶收缩系统的调控作用。
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转染OPTC-shRNA质粒至体外培养的牛RPE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3、5、7 d optic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抑制率。在牛Ⅰ型胶原凝胶内加入牛玻璃体细胞和RPE细胞,构建细胞共培养的胶原凝胶体外收缩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OPTC-shRNA质粒转染RPE及玻璃体细胞组(A组)、空质粒转染RPE及玻璃体细胞组(B组)、未转染RPE及玻璃体细胞组(C组)、仅含未转染RPE细胞组(D组)、仅含玻璃体细胞组(E组)以及不合任何细胞空白对照组(F组)。应用One-way ANOVA、SNK-q检验和单因素回归分析比较各组凝胶收缩差异,并分析A、B、C组玻璃体细胞数的差异对胶原凝胶收缩性状的影响。
结果:成功构建并转染了有显著抑制作用的OPTC-shRNA质粒至牛RPE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opticin蛋白表达抑制率在转染后3、5、7d分别为(83.91±2.88)、(84.71±4.27)、(82.85±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P>0.05)。胶原模型构建后3d,A、B、C组中不同浓度(2×104、1×105、5×105个/ml)亚组玻璃体细胞密度凝胶收缩率分别为:A组:(23.52±2.08)、(56.00±1.02)、(61.62±1.73)%;B组:(16.56±2.01)、(36.41±1.33)、(49.56±1.75)%;C组:(15.75±1.37)、(37.45±1.14)、(48.45±1.97)%,D、E组凝胶收缩率分别为(12.18±0.95)、(10.95±0.93)%,F组未观察到凝胶收缩。在相同玻璃体细胞密度下A、B、C三组间凝胶收缩性两两比较,2×104/ml细胞密度:A组与B组、 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38、12.72,P值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34,P>0.05);1×105个/ml细胞密度: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8.83、46.22,P值均<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61,P>0.05);5×105个/ml细胞密度: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8.83、46.22,P值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4,P>0.05)。A、B、C各组内不同玻璃体细胞密度之间凝胶收缩性两两比较(2×104个/ml与1×105个/ml、2×104个/ml与5×105个/ml、2×104个/ml与2×104个/ml):A、B、C3组内各细胞密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q=-55.97、-65.66、-9.69;B组q=-34.53、-57.41、-22.88;C组q=-41.94、-63.19、-21.25;P值均<0.05)。进一步对组内不同玻璃体细胞密度与对应的凝胶收缩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培养模型的凝胶收缩率与其中的玻璃体细胞密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A、B、C组r=0.919、0.981、0.937,P值均<0.05)。D、E、F组凝胶收缩率两两比较,D组与E组、D组与F组、E组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4.87、49.33、5.54,P值均<0.05)。
结论:opticin蛋白可调控牛玻璃体细胞与RPE细胞共培养胶原凝胶收缩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