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僧肇理想人格说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逍遥之境是庄子笔下描写的理想人格即真人的活动场所,在这一场所中真人以“无待”的方式“游”于其中。“无待”就是真人以无所凭依的方式悠游于天地之间,其实,并不是绝对的毫无凭依,他还需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这样才能“游无穷”。“天地之正”、“六气之辩”构成真人“游”的基础,而他们其实就是真人因体道而获得的内在于己的本性。当然,在逍遥之境中的人自然会有神异性,庄子中大量的神话人物的描写令人炫目,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过,这只是庄子理想中的人格,理想之为理想在于它并未成为现实。庄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的描述并不仅仅关注神异人物,而把目光主要放在人世间,也即此岸世界。在此岸世界中的人不可能像真人一样毫无限制的悠游于天地之间,他们受到种种限制,这些可总称为“命”。“命”虽然给人的行动限定了范围,但并不能限制住人追求逍遥的精神,在“安命”的基础上“达命”、“遂命”构成了理想人格的另一重涵义。涅槃是修正佛法的最高境界,也是大乘经典的甚深法门。在僧肇那里,涅槃超出人的认识范围。虽然这样,但如果没有任何人可以认识它,那它的存在就会受到质疑。而能够理解它的就是“涅槃圣”。涅槃圣是僧肇学说中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同样不可图度,这涅槃圣实际上就是以“悲智双运”的方式来救度众生的的佛家“菩萨”。一方面,体现出菩萨的慈悲的特点,另一方面,菩萨以种种方便教化众生。而要实现这一理想人格,在僧肇看来,需用般若智慧来观照世间;换句话说,涅槃圣是深喑般若智慧的。实际上,在般若空宗那里,菩萨并不是最高的存在,佛才是最高的存在。但佛已不具有人格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把人的特征赋予佛,而比佛次一级的菩萨为救度众生而方便显现出来。这也就是佛家人格的“成众”的特点。游于逍遥之境是在“安命”基础上所达到的精神内化的状态,这造就了《庄子》中理想人格的独往独来的特征。而僧肇的理想人格以“慈悲”的精神救度众生。由此则体现出“成己”与“成众”的区别。无论是对于神话人物的描写,还是对于处在人世间的理想人格的称赞,庄子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人世间,即此岸世界;而僧肇的理想人格虽在世间中成就,但最终的指向则在出世间,即彼岸世界。由此岸到彼岸体现出世俗与宗教的分野。真人以“明”的方式观照世间万物,这里,真人并不否认世间的实有;涅桀圣以般若智照见世间万物的“不真”,万物的无自性展现了世间的“空无”。由“实有”到“空无”构成佛道两家的根本不同。由“成己”到“成众”、“此岸”到“彼岸”、“实有”到“空无”,实现了僧肇所谓“美”到“善”的过渡。
其他文献
制备了Mg-14Li-1Al (LA141),LA141-0.3Y,LA141-0.3Sr和LA141-0.3Y-0.3Sr合金,采用动电势极化曲线,恒电势电流-时间曲线,交流阻抗技术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测试了这些合金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身边突然站了一个身着NIKE的小伙子,黑色的鞋,黑色的帽,清一色的耐克.年龄:20~30,身高:170~180cm,没有厚厚的瓶底盖,脸色偏黑,完全不是那种由于长时间坐在
为了实现高温合金废料电解液中Re的高效回收,研究了D296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温合金电解液中Re的吸附规律和机制并探讨了最优工艺。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温度、酸度、时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出文章的核心,优化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对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球化的加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爆发也日益增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和自然
采用银和铌对316L不锈钢进行改性,分别采用覆膜抗菌试验、电化学试验、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银、铌对316L的显微组织、抗菌性能、耐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铌可以有效细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逐渐地和网络化、微传播、大数据以及信息化时代等叠加,促使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促使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进一
问 如何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它的用途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凭证。党员可持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流动党员活动证》适用于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有四种情况不能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是短期(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战国策派”作为一支新兴的学术团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其中的两个发起人,陈铨与林同济先生从德国唯意志主义美学观中得到启发,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