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祖先崇拜的民俗志。作者选择了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的祭祖为个案,运用田野作业与“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民俗志写作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徽州村落的祖先崇拜观念与祭祖仪式以及相关的祭祀活动进行了研究。
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域概念,一般认为黟、祁门、婺源、休宁、歙、绩溪六个县为徽州。秦代在徽州地域置黟、歙二县以后,汉晋以来直至唐宋迁到徽州的大宗族不断增加而发展了宗族文化,明清时代到达既善经商、又爱读书入仕的徽商文化的顶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发达的徽州商业文化,徽州成为安徽境内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区域。徽州影响到了九华山的佛教与齐云山的道教以及程朱理学,还有民间信仰等,其中徽州宗族特别重视朱子家礼。呈坎村旧时属于旧歙县十四都的一个山村,现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自罗氏始祖唐末来到呈坎村定居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前罗、后罗两个同姓宗族,但他们走着不同的路。前罗大多经商发财回乡回报桑梓,后罗则多爱读书入仕。
从宋代墓祭以寺院管理为主要形式,到明清建造家庙、祠堂,期间宗族祭祖的空间与时间,尤其是祭祀对象,都发生了变化。1949年以后,经过土地改革与成立人民公社等历史变革,生产和分配不再以家庭和宗族为单位,各个家庭的祭祖活动也都萎缩以至中断了。村落的祠堂遭到破坏,保留至今的祠堂也仅有旅游的功能。后来村民再恢复祭祖活动,虽然祭祖仪式淡化而简化,但仍然保留了七月半和除夕祭祖的风俗,清明上坟扫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徽州村落最大的特点是村民认为奉祀祖先的祠堂比寺庙重要,这和其他村落有很大差别。“文化大革命”以前,呈坎村有过寺庙与道观,但它们的宗教性质对村民影响不大。村民的集体活动以及精神上的支柱都源于祖先的教训与祠堂。
通过在呈坎村与徽州其他村落长达半年的田野作业,作者发现,同传统的祖先崇拜相比,当前呈坎村的祖先崇拜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宗族集体参与的祭祀仪式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化仪式;第二,从祭祖空间来看,传统的祠堂祭祖也转变成家庭祭祖,更大的变化是清明上坟比家庭祭祖更受重视;第三,从仪式程序上看,传统的较为复杂和繁琐的祭祖仪式渐趋简化;第四,从恢复祭祖的原因上看,传统上主要是出于义务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在当前逐渐转化为以出于感情与敬畏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因此祭祀对象的限制被打破了。
总之,祭祀祖先的原因与必要性可以说有三种:一是,为了祖先在死后世界里安息与在生活上无困难而供养死者;二是,子孙相信祖先灵魂存在及其超人的能力,因此向祖先祝告能达成子孙的心愿,反之不受到祭祀的祖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三,最重要的是,为了祭祖者本人。人们都会死,死后的世界是未知的世界,因此要教孩子祭祖,以便自己死后安排举行祭祀仪式。这个习俗代代传承,保证人人死后都会受到后人祭祀成为祖先,如此才不会变成野鬼流浪而得以在阴间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