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会馆从明兴到清盛,直至走向民国的衰败,遗留下丰富的会馆建筑和会馆文化遗产。会馆作为会众群体聚事、祭祀、生活、娱乐的空问,也是官绅、商人、举子、移民群体共创“会馆文化”的载体,是本土文化向异域传播的媒介,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类型。
因此会馆研究是近世社会政治、经济、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以明清会馆为主,民初为辅。在研究方法上,以会馆史研究为主,其研究侧重于分析会馆的组织状况和政治活动,对会馆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民间外交活动虽有涉及,但研究还不够具体深入,特别是对会馆建筑的研究更是缺乏,凸现为个案研究很少。以会馆为题的建筑史著作仅见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与社旗县文化局共同编着的《社旗山陕会馆》一书,从建筑调查及修缮工程角度对山陕会馆作了具体分析,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建筑应有的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广东会馆是我国会馆建筑的重要实例。本论文拟通过对天津广东会馆的专题研究,深入剖析其作为会馆建筑所独有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会馆移民建筑所体现出的中国南北建筑艺术交融和文化交流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天津广东会馆的调查分析,从修缮工程、保护规划、合理利用角度提出文物保护方面的新见解,将文物的修复理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得出一些会馆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的理念。实现文物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