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东会馆保护综合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会馆从明兴到清盛,直至走向民国的衰败,遗留下丰富的会馆建筑和会馆文化遗产。会馆作为会众群体聚事、祭祀、生活、娱乐的空问,也是官绅、商人、举子、移民群体共创“会馆文化”的载体,是本土文化向异域传播的媒介,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类型。 因此会馆研究是近世社会政治、经济、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以明清会馆为主,民初为辅。在研究方法上,以会馆史研究为主,其研究侧重于分析会馆的组织状况和政治活动,对会馆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民间外交活动虽有涉及,但研究还不够具体深入,特别是对会馆建筑的研究更是缺乏,凸现为个案研究很少。以会馆为题的建筑史著作仅见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与社旗县文化局共同编着的《社旗山陕会馆》一书,从建筑调查及修缮工程角度对山陕会馆作了具体分析,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建筑应有的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广东会馆是我国会馆建筑的重要实例。本论文拟通过对天津广东会馆的专题研究,深入剖析其作为会馆建筑所独有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会馆移民建筑所体现出的中国南北建筑艺术交融和文化交流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天津广东会馆的调查分析,从修缮工程、保护规划、合理利用角度提出文物保护方面的新见解,将文物的修复理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得出一些会馆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的理念。实现文物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城“得水而兴、弃水而废”。世界上许多优美的小城市都是以水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这些世界名城因水而生,依水而长,环境优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河流、湖泊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发展
学位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之一。我国的居住环境建造自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直至今日,那些旧的居住环境,甚至是一、二十年前设计
论文以西方古典主义和工业时期建筑作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结构与表皮的多元共生.论文重点解析了具有结构表现力的当代建筑,并归纳总结了四种手法:手法A-结构视觉隐藏;手法B-
遗产展示作为遗产保护的基本而且重要的部分,已广泛运用于各种遗产类型的保护与发展当中。本篇论文着重引入古村落展示与建筑遗产展示的概念,分析店头古村历史演变过程,深入
论文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为选题背景,针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的相关课题,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运用相关理论对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沿线土地利用模式
上个世纪70—80年代,为了解决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我国建设了一批高层住宅,城市人民的居住生活得到改善。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进入了一个
随着城市滨水区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建设科学合理的滨水空间,实现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的相互促进与有机融合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作为研究的起
最近的10年是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旅游业收入增幅始终高于10%以上,2005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4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居全球第四位,有人估计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旅
图像是人类认知世界和相互交流的最早的基本手段之一,人类所获取的信息大部分缘自对视觉图像的感知。其中,建筑图像是人们认识建筑与表述建筑的重要媒介,建筑图学即人们对建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