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的象征人类学阐释——黔东北思南傩仪度关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傩”的记载,泛见于经、史、子、集,而对于傩文化的研究当始于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之后国内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从戏剧史、民俗学、艺术学等视角对傩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20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对傩文化研究的热潮,可谓是硕果累累。 但总的来看,以往对傩文化的研究重点表现为关注傩文化的来源及其在戏剧发生学上的意义,关注傩文化的表象特征,关注傩文化的艺术价值,关注傩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从象征的视角嵌入,以黔东北思南地区傩仪度关为解读对象,借鉴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傩文化的象征体系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 全文除导言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对黔东北思南傩仪度关进行了民族志的叙述,为后面的阐释作了铺垫;第二、三、四章分别对黔东北思南傩仪度关的结构、象征表达及其符号隐喻进行了阐释。 文章认为,傩仪度关表达了当地人的基本思维结构,即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但其核心结构是二元结构,其它结构只是在二元结构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傩仪度关还有着多种象征表达,如祖先认同、世俗权力神圣化、生命阈限等等,这些象征表达都是对历史和社会实在的一种反映。同时,傩仪度关所包含的许多行为符号、实物符号、方位符号都有着深刻的隐喻。 总之,傩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傩文化象征体系的阐释,有利于深化对傩文化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对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中国这棵“戏剧活化石”之树常青。
其他文献
古村落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不同层面。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物质文化的层面,特别是其中的特色建筑,而忽略了蕴含于物质文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民族学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与消亡规律的科学。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进程,但作为某个具体民族,其产生的早晚、发展的快慢,却与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病(肉毒中毒)的分布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调查、收集近10年本地各级医疗机构收治察布查尔病的临床资料,对其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