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终末期表现,目前国内外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人数众多,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HF治疗难度大,需综合治疗。除了经典的药物治疗外,器械治疗近年来蓬勃发展,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CHF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发展至今已近30余年。CRT在CHF治疗中的应用日渐成熟,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发展至今仍未能完全阐明,除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手术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外,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ICD)对部分顽固性心律失常预防其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有着重要作用。而联合ICD的CRT-D在改善HF患者心功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其SCD风险。目的:HF患者术后同步性改善,心功能及活动耐量改善,其远期临床预后也较CRT前改善,但不可否认CRT仍存在部分无反应患者,且CRT有反应者仍然存在心律失常事件,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事件(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CRT患者仍可从ICD治疗获益。对于CRT术后患者VA发生风险预测,存在不同的预测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植入CRT‐D的HF患者术后VA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对CRT‐D患者远期VA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经标准优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功能不全症状,纽约心功能分级II‐IV级,QRS时限≥130 ms同时植入前LVEF≤35%的CRT‐D患者。统计所有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术前及术后12月心脏彩超采集。以随访结束时患者是否发生VA事件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结果:最终共210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随访18.0±4.7个月。患者平均年龄为58.9±10.1岁,其中男性占68.1%。初步的分析提示VA发生风险与LBBB、ICD一级预防的比例、心肌病类型、心房颤动比例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缺血性心肌病、非ICD一级预防及非LBBB是VA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低(35)LVEF是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79,95%CI:0.825‐0.936,p<0.001)。ROC曲线提示术后(35)LVEF<11%是能够预测患者VA的发生,其特异性64.67%,敏感性74.42%。亚组分析提示(35)LVEF<11%的CRT‐D患者术后发生VA事件以及再入院或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的。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后,LVEF提高,患者远期VA发生风险降低,再入院或全因死亡风险降低。术后(35)LVEF<11%能够预测CRT‐D患者远期VA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