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吸收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部分采用滴定法初步筛选出制备维生素A、D3、E复合微乳的处方,根据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不同的质量比(Km值)绘制拟三元相图,探讨了复合维生素微乳的形成规律,并对影响微乳粒度大小的因素,以及微乳的温度、盐度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试验结果表明,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丙三醇和乙醇按1∶1比例混合的混合溶液为助表面活性剂,维生素A、维生素D3及维生素E按1∶0.4∶0.65混合的混合油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制备的维生素A、D3、E混合微乳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根据相图观察,随Km值的减小微乳区区域先增大后减小,最佳Km值为1∶1;Km为2∶1时开始出现液晶区;在最佳处方区域配备的微乳经高温试验、低温试验及离子稳定性试验测定为透明,离心无分层现象,室温静置数天未有絮凝或沉淀析出。试验证明制备的维生素A、D3、E混合微乳液为稳定的分散体系。通过纳米粒度仪测定了纳米维生素微乳的平均粒径介于13.29nm~28.93nm之间,在Km=2∶1,粒径最小,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散体系符合纳米微乳的粒度要求,试验结果还表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比例影响微乳粒径大小。   第二部分采用phenomenexKinetex2.6uC18(4.6mmx150mm,5um)柱,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脂溶性维生素A、D3、E的方法。流动相:0-7min甲醇∶水=84∶16,7-11min甲醇∶水=98∶2,11-17min甲醇∶水=100∶0,17-20min甲醇∶水=84∶16;流速0.8mL/min;柱温:25℃;波长:VA325nm、VD3265nm、VE294nm。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测定的三种维生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0.9999;平均回收率均在97.1%以上,RSD在0.35%~1.06%。这种试验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较好,并且测试速度快,试验结果满意。   通过翻转肠囊试验法,比较了家兔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不同剂型脂溶性维生素A、D3、E(普通的维生素,乳化的维生素,维生素纳米级微乳)的吸收。结果表明:三种维生素A剂型在各肠段的转运速率比较,纳米型制剂的吸收转运速率均高于另两种维生素源,乳化型制剂的转运速率均高于普通型制剂。在十二指肠内,纳米型制剂的最大吸收转运速率为325.41±30.39ng/min,显著高于乳化型制剂的最大转运速率(249.90±27.24ng/min,P<0.05)及普通型制剂的最大吸收转运速率(201.08±17.93ng/min,P<0.01);在空肠内,纳米型制剂的最大吸收转运速率为166.16±28.64ng/min,显著高于乳化型制剂的最大转运速率(130.54±10.77ng/min,P<0.05)及普通型制剂的最大吸收转运速率(107.39±8.28ng/min,P<0.05);在回肠内,纳米型制剂的最大吸收转运速率为263.34±16.15ng/min,显著高于乳化型制剂的最大转运速率(204.66±20.84ng/min,P<0.01)及普通型制剂的最大吸收转运速率(167.11±12.89ng/min,P<0.01)。各时间点纳米型维生素A的累计转运量均高于乳化型和普通型制剂。纳米型维生素的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高于另两种维生素源,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纳米型维生素制剂可提高维生素在小肠各阶段内的吸收效果。   由累积转运量和表观渗透系数比较表明,纳米型维生素D3和E制剂总体吸收效果高于普通型和乳化型制剂,试验结果显示纳米型维生素D3和E制剂可提高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效果。通过转运速率的比较,纳米型维生素最大吸收转运速率均高于另两种维生素源,但纳米型制剂的转运速率下降幅度较大,一些时刻点的数值低于乳化型制剂,但无显著性意义。
其他文献
直翅目(Orthoptera)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新翅下纲(Neoptera),包括蝗虫、蚱、蜢、螽斯、蟋蟀、蝼蛄等,全球已知25,000余种,中国已记录约2,360种。直翅目高级阶元的
TiO2材料因具有高折射率和可见-近红外光区低吸收的特点,成为优良的制备光子晶体的备选材料。因为组装单元的单分散性和Zeta电位对光子晶体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故而控制合成高Zeta电位的单分散的TiO2纳米微球一直是光子晶体领域一个热点话题。由于钛源高水解特性导致水解过程中的连续成核和生长,从而影响产物的形貌和单分散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一直致力于抑制钛源水解速度以控制产物形貌单分散性的研究。
黄瓜,世界上目前栽培最为广泛的蔬菜之一,人民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蔬菜。黄瓜白粉病(Podosphaeva xanthii Syn.Sphaerotheca fuliginea)是一种潜伏期短、再侵染速度快、流行性强的
摘要稻瘟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水稻产区。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对于稻瘟菌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克隆水稻抗性基因及稻瘟病病原菌无毒基因。然而,鉴于水稻基
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Purex流程在乏燃料后处理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在Purex流程铀钚分离工艺中,一般使用一定的还原剂迅速和定量地还原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产量性状的关键要素之一;水稻的柱头外露是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它不仅影响着杂交水稻组合中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同时也是研究水稻驯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抽穗期和柱头外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育种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中国香稻和川香29B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对控制水稻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分析。20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能侵染15个目149个科的700多种昆虫,不同白僵菌菌株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存在
目的: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损伤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病理性疼痛。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工作已观察到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以明显降解油脂的菌株NJUST01。菌株细胞呈椭球形,革兰氏阴性,不产芽孢,无鞭毛。通过对菌株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初步认定此菌株为不动杆菌属的一个种(Acinetobacter sp.)。对不动杆菌菌株NJUST01发酵形成的混甘酯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化学法形成的混甘酯产物对照,根据薄层层析的结果,认定其组成为单甘酯、甘二酯和油脂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