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语言关系研究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重大前沿课题。虽然中国学者对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熟悉,并在汉藏语系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对当代历史比较语言学,特别是超级语系建构的学术背景,以及西方学者有关东亚语言关系、汉语系属的最新假说却知之不多。与19世纪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批经典论著缺少汉语译介一样,当代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要论著的汉语译介同样少有问津。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对当代西方学者有关东亚语言关系的假说、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以拓宽学术视野,推进中国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纵深发展。
本研究的基础工作是收集当代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重要论著,主要包括东亚语言关系研究和超级语系建构的两大类文献。在对其代表性论著进行翻译和研读的基础上,首先对东亚语言关系研究和超级语系建构的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主要包括:谢飞(1963,1965)的欧亚语系假说、蒲立本(1965)的汉藏—印欧语系假说、白保罗(1966-67)的澳泰语系假说、斯塔罗斯金(1984)的汉—高语系假说、沙加尔(1990)的汉—南语系假说、帅德乐(2005)的东亚超级语系假说。另外还包括白保罗和马提索夫的汉藏语系假说,德里姆(1997)的汉—蕃语族假说,以及格林伯格根据大规模比较法提出的世界语言四大超级语系假说。其中,重点阐述了沙加尔、蒲立本和斯塔罗斯金的超级语系假说以及白保罗、马提索夫和德里姆的假说。西方学者的论证不但以词汇、形态、语音的对应为主,而且充分利用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证据。
其次,阐述了中国学者有关超级语系的研究,包括郑张尚芳、潘悟云(1994)的华澳语系假说,李葆嘉(1990,1996)的“东亚—南洋语言文化圈”假说,谈济民(2001)、周及徐(2001)为汉—印欧语系假说提供的成批同源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旅居德国张聪东(1986)的研究成果,旅居北欧的高晶—(2008)新近提出汉—乌同源假说。
再次,对当代西方学者语言同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包括词汇比较、语音对应、形态对应及多学科参证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西方学者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学者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最后,在斯瓦迪士(1952,1955)、雅洪托夫(1964)、郑张尚芳(1994)等提出的词表以及在各家论证中所涉及词例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东亚语言历史比较的基本义位表。
本研究首次系统梳理了当代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东亚语言关系和超级语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