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张家港市1990年一2002年经济增长情况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张家港市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制度推动力、资本推动力、劳动力数量增加推动力和技术进步推动力。通过对这四种推动力的层次划分和作用机制分析,强调了促成经济增长各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从四种动力出发对张家港市12年来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当工业化初步完成的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增长总量的变化要远远大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结构角度,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将保持相对稳定,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下降的幅度与第三产业上升的幅度大体相当,在GDP的三次产业比重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的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分布的比重都反映这一特征。这对县级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启示在于大力发展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与张家港具有相类似资源特点的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将投资、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进步因素结合在一起对张家港市经济增长作因素贡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2年间平均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0.08,存量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0.39,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0.53。并在此基础上,从性质上判断了张家港市资本推动力、劳动力数量增加推动力和技术进步推动力的大小。资本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大于39﹪,技术进步推动力应小于技术进步贡献率(53﹪),劳动力增加推动力就等于劳动力贡献率(8﹪)。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将共同对张家港市的经济增长构成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