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典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种民族性的集体歌舞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而稳定的风格。东北秧歌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广袤的黑土地使它根深叶茂,并赋予了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他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领域的重要文化遗产。他原为模仿稻田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过年过节时侯的化装表演。东北秧歌通常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绑着高木腿的表演,称为“踩高跷”,一种是在平地扭演,称为“地蹦子”或“地秧歌”。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都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 音乐在东北秧歌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舞为乐之形,乐为舞之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在东北秧歌这种民间歌舞艺术形式中,音乐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因此,笔者将以东北秧歌音乐为主线,通过对音乐、乐谱、图片史料等进行分类、分析、总结来研究东北秧歌音乐的特点。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陈述笔者选题的学术价值,其中包括研究背景及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结构。第二章为东北秧歌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旨在从史料出发来阐述东北秧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三章是对东北秧歌音乐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分析,以获得东北秧歌音乐的全方位特点。第四章为结论,对东北秧歌音乐特点做以总结。 本课题的研究为人们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秧歌音乐特色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助于引起人们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累着人类的智慧和结晶,贯穿了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进全民的文化自觉,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及世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民族精神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为重要的文化手段。”笔者之所以选择该题,主要是希望人们能够更加了解东北秧歌及其音乐构成,进而对这项深具艺术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应有的保护。让这朵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艺术奇葩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