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3年Osbom首次提出头脑风暴的概念和原则以来,头脑风暴法一直作为观点产生的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在促进个体或群体尽可能地提出所有观点这一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互动群体比同等规模的名义群体产生更少的观点,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产生式障碍、评价恐惧和社会闲混,其中产生式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化程度日益加剧,在个体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计算机支持和辅助系统。电子头脑风暴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传统头脑风暴中的应用与扩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相对于头脑风暴法的传统形式,电子头脑风暴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的克服产生式障碍这一弊端,并有助于大规模群体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观点产生。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对群体规模、群体类型和交流方式等三个变量在群体运用FTF头脑风暴法和CM头脑风暴法进行观点产生在数量和质量等几个指标上进行了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有效观点和创新观点产生的数量,主要受到产生式障碍和评价恐惧的影响。产生式障碍主要存在于FTF互动群体中,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产生式障碍越严重。产生式障碍主要影响群体有效观点产生的数量。评价恐惧主要存在于FTF互动群体中,不受群体规模的影响。评价恐惧主要影响到群体创新观点和反社会规范观点的产生。(2)交流方式对群体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影响。匿名性和平行沟通是促进群体成员产生大量创新观点主要原因,即CM互动群体是群体创新观点产生的最佳群体。但交流方式不影响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群体规模和群体类型影响到观点产生的深度和广度。大规模群体产生的观点广度要显著高于小规模的群体产生的观点广度。名义群体比互动群体产生范围更广的观点。(3)CM条件下的成员对自己或群体所产生的观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不足:并且比FTF群体在观点产生的过程中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