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研究滩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选育出肉用性能好的优良品种,对开发地方品种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120只滩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与DNA测序技术确定GH和GHR基因与滩羊生长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位点,以期为滩羊的高效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GH基因多态性与滩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滩羊GH基因第2内含子进行SNPs检测,结果并未发现突变,经Pvu Ⅱ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产生BB和AB2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卡方检验显示该位点在所检测滩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y不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在初生重和六月龄重差异显著(P<0.05),与断奶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AB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值均高于BB基因型,所以AB基因为优势基因。因此,该位点可能作为滩羊选育的分子标记。(2)GHR基因多态性与滩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对滩羊GHR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发现62bp碱基处发生C→T点突变,该突变导致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为错义突变。经Hpa Ⅱ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产生两种基因型:DD和CD基因型。C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09和0.91:卡方检验显示该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y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CD基因型的初生重和六月龄重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5),而这两种基因型与断奶重差异不显著,但CD基因型较DD基因型表现为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说明该突变位点对滩羊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是否作为滩羊选育的分子标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3)GH与GHR基因型互作效应对滩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基于试验群体中两个SNPs位点,构建出了4种合并基因型,结果表明,双杂合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断奶重和六月龄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P<0.05),并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高于单标记位点组合效应,提示研究多基因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更有利于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进行遗传改良。